多年来,经济制裁一直是美国和欧盟威慑异见人士的有力工具。然而,这种武器越来越不实用。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制裁甚至促进了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的密切合作,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联盟,对霸主在美国和欧盟世界中的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美国和欧盟不愿意看到这张王牌失去效力。这对中国和俄罗斯不起作用,所以他们选择了新的目标。这次印度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不听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独立以来,印度掌握了“墙内杂草”战略,并巧妙地从中获益。作为前殖民地,印度对殖民者有着强烈的仇恨,但也有着聪明的适应能力。作为“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印度似乎属于西方阵营,但事实并非如此。印度独立后,她的脚始终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他一方面与西方合作,另一方面又与苏联密切合作。西方一度担心它会成为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印度成功地运用了“墙内杂草”战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两面打”的大国。即使美国、欧盟和北约无能为力,他们仍然需要印度实施遏制中国的战略。

然而,随着印度国力的迅速崛起,印度对西方儒家角色越来越不满,开始萌生成为南亚印度洋霸主的野心。

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在全球疯狂结盟,极力争取印度的支持。但印度拒绝与俄罗斯断绝关系,而是采取了“两舰”战略。

俄罗斯的“能源武器”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压力。欧盟已使用各种方法阻止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特别是向其本国领土的出口。印度反而充当了俄罗斯的“终结者”,购买廉价的俄罗斯原油,赚得盆满钵满。印度随后将原油提炼成各种产品,出口到欧盟国家,产生巨额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做法不仅是炒作,更是公然打了“西方大师”的耳光。在此背景下,欧盟高级代表启动了第十一轮制裁,此次制裁的目标是印度。

然而,欧盟实施制裁还为时过早。首先,这些西方主导的石油贸易规则是有问题的。如今,这个游戏规则也被用于俄罗斯石油制裁。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并将其加工成汽油和柴油,因此不再需要与俄罗斯接触。于是,印度外长在回应西方记者时提到了欧盟-印度贸易技术委员会的规定。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霸主在美国和欧盟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地位却在上升。中俄同盟的出现划定了“新世界”的界限,印度这个大国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因此,美国和欧盟对印度越来越愤怒,但又根本不敢得罪印度。因此,所谓对印度的制裁或许只是一记空炮,旨在掩盖其缺点。

这一刻,星球的局势明显发生了变化。印度的角色变得更加出名,而霸主在美国和欧盟的地位则面临更大的威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维和需要更高的政治技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