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农民蒲运海送儿子参军。3年后,他得知儿子牺牲。然而,当看到烈士证书时,蒲运海傻眼了:烈士的名字和儿子的名字竟然同名不同姓。从此后,蒲运海开始了漫长的寻子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蒲运海的儿子名叫蒲仕平,虽然妻子早逝,但蒲运海没有疏于对儿子的教育,他总是告诉儿子,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蒲运海还经常给儿子讲抗战年代的故事,告诉他和平来之不易,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咱们老百姓得珍惜。
父亲的教导,让蒲仕平有了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去参军。
在蒲仕平看来,那身军装向征着责任、光荣,父亲得知儿子的想法后,也表示支持。1976年,蒲仕平如愿走进了部队。
蒲运海不忘告诉儿子,到了部队,你就是国家的人了,一定要服从组织安排,不要对不起身上这身军装。
蒲仕平将父亲的忠告印刻在心里,到了部队他比其他战友都能吃苦,也得到了部队领导的好评。
期间,蒲仕平曾回家探亲,看着眼前穿着军装的儿子,蒲运海别提有多高兴,还特意去妻子坟头告诉妻子,儿子当兵了,有出息了。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蒲仕平跟随部队来到边境作战,开始了真枪实弹的战场生涯。
得知儿子去前线,蒲运海欣慰之余都是担忧,他每天都盼望着可以接到儿子的来信,希望得到儿子凯旋归来的消息。
可最终,蒲运海等来的却是儿子牺牲的噩耗,当两名军人来到蒲家送烈士证书时,蒲运海老泪纵横,可他知道儿子是为国家牺牲的,是值得的。
然而,当蒲运海打开儿子的烈士证书时却傻眼了,那上面的名字竟然是:卞仕平。
“这不是我儿子啊!”蒲运海惊讶地说,可前来送烈士证书的两名军人,也给不出蒲运海一个答案,只说:这是上面发下来的,应该不会错。
但蒲运海却想,也许儿子还活着,他有了去寻找儿子的想法,原本他要去前线,但当时战事危险,部队拒绝了他的要求。
一直等到战争结束,蒲运海才踏上寻子之路,他去了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一个一个地看那些墓碑,可就是看不到儿子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又去了其他烈士陵园,依然没有看到过“蒲仕平”三个字,找了几年,亲朋好友都说,也许“卞仕平”就是“蒲仕平”,只是把名字写错了。
可蒲运海不愿意放弃,他一找就是38年,头发白了、背也驼了、脚步也不利索了,还是没有找到儿子。
就在蒲运海绝望时,有关部门终于来了消息,“卞仕平”就是“蒲仕平”,因为他是被敌人烧死的,当时只抢回一些遗骨,他身上的遗物也被焚烧了,写着他名字的本子,字迹已经很模糊,所以才将姓氏搞错了。
蒲运海得知儿子牺牲时的惨状后,老泪纵横。
之后烈士陵园又重新为蒲仕平立了墓碑,看着儿子的墓碑和遗像,老父亲再也绷不住了,哭成了泪人。
向英雄致敬,也希望所有烈士的家属,都能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