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做全职是不现实的问题,有次下班早去接娃放学时,发现按点接孩子放学的几乎全是老人,学校门口早早地排队的是一些老人,娃放学一般在下午五点之前,多数用人单位下班点远在这之后,父母没法按点接娃,只能由老人带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数家庭生娃后,一般5个月后宝妈要面临回归职场,这时孩子需要人照顾,如果请保姆,不仅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交给一个陌生人,多数家长心里是不放心的,即使在家安装了摄像头,也依然是100个不放心。如果自家老人身体尚可,还能帮忙接送孩子,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奶奶来带娃容易有婆媳矛盾,其实都是平时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小事争来争去,既伤了感情,还影响家庭和谐,真的不值得。

人不可能独来独往,我们每天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收起自己的锋芒,多换位思考,对待自家的老人更是这样

既依赖又嫌弃,既感激又无奈,这可能是多数年轻父母对帮自己带娃的父母的真实情感写照。一提老人带娃,我们通常想到的一定是传统老套,一点都不现代和科学。可如果老接受了专业培训而且持有育婴证,隔代育儿将是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据《中国家庭科学育儿洞察白皮书》中显示:88%的祖辈会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53%的家庭有祖辈参与带娃。更令人意外的是,竟有4.3%的祖辈孝取了育婴资格证,还有23.9%的老人有考证意愿。为了子孙后代,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

具备3个特质的老人,带的娃聪明伶俐、情商高,可放心让他们带

华华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兼具3个特质的老人,华华和婆婆也相处得比较融洽,如果说完全没矛盾是不可能的,用华华的话说,我们现在是哄着婆婆带孩子,老人家退休了,在家享受老年退休生活,还可以出去旅游,总比背井离乡、每天辛苦带娃和打理家务强得多吧。

我们时刻谨记一条原则:父母没有义务帮我们带娃,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并非天经地义的事,带着感恩的心,婆媳矛盾总会少些。

第一:勤俭节约,学习能力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华华的婆婆退休后就来帮忙带孙子了,婆婆年轻时学习能力很强,也是不服输的人,智能手机用得不比年轻人差。

华华婆婆一共生了4个孩子,三女一男,华华老公恰好在家排行老小,要想养活如此多的孩子,勤俭持家是婆婆的标配,年轻时省吃俭用供出3个大学生。

来帮忙看孙子,虽说有退休金,但也从不铺张浪费,能省则省,比如超市的周三赶大集、周末小超市搞的限量特价鸡蛋,从不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末去华华家玩,阿姨还特别给我介绍了一个省钱的小巧妙,平时去接娃时,老人也非常喜欢她,因为她总能让大家介绍一些省钱的攻略,道不是说老人喜欢贪便宜,而是他们从小生活的年代不容他们铺张浪费。

第二:懂得科学育儿,不娇惯孩子。

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年轻人最大的顾虑是怕老人宠溺孩子,华华婆婆恰好不是这样的人,她从不宠惯孙子,做错事了该批评,绝不袒护,孩子爸妈教育孩子时,她也从不插手,很明白自己毕竟是长辈,而不是家的主人,遇到事情尽量让年轻人做决定。

第三:懂早教,幼儿关键期培养娃的各方面能力。

除了平时打理家务,带娃也是一门技术活,华华婆婆从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因为孩子的模仿行为极强,他也想知道手机里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事,为什么大人们每天都抱着手机看呢?

她也见过一些老人,自己在外打牌,怕孙子干扰,就随便丢给孩子一部手机,其实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做法。

她婆婆带孩子时善于给孩子讲故事,每天孩子除了玩玩具、贴贴画、拼图等,接触最多的就是绘本,从小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也从阅读中认识了不少汉字。

孩子上幼儿园后,老师经常夸孩子上课专注力强,能坐得住,生活处理能力和规则意识都很强,这些与奶奶平时遇事不包办,从小锻炼孩子的动手及自理能力有很大关系

华华也很感激这几年婆婆的默默付出,逢年过节也会送上心仪的礼物表达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婆媳关系也是需要经营和维系的,只是单方面的付出,似乎让人有种错付的感觉。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需要双向奔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懂得维系婆媳关系,家和万事兴,自己儿子也不会在夹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