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相当发达,很多事情一经过大平台发酵,往往会产生一些难以估量的后果。如这几天被传得沸沸扬扬的肖战被举报税务问题,其实本是一件无根无据的事情,也会经网络放大,被宣扬成已经实锤的事件。

事件的经过很简单,有人在微博晒出一张截图,内容为肖战一些所谓“偷税漏税”的“实锤”,爆料人将税务局的回复打码后发了出来。很快,“肖战被举报偷税漏税”的词条就拔地而起,不经任何过程就成了“热议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澄清还没发布之前,这件事就仿佛被“实锤”般流传,这种恶性传播反映出了许多问题。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当今网络环境下,某些言论的飞速传播让谣言有可乘之机。这一举报事件存在无数明眼可见的漏洞,简直可以用“无厘头”形容,如爆料人故意打码某些重点信息,只保留了举报的内容,而将官方的回复进行打码,将对话变成“一言之谈”,这样只截取片面内容的信息能成为证据,简直是对各位看客智商的侮辱。

此外还有这位爆料人的检举内容,长篇大论看似颇有道理,实际上无需推敲便能看到无数漏洞,如他所说的“肖战代言的懒人坚果用抽奖的方式送话剧票”内容,不说有没有“送票”一回事,仅仅这个“懒人坚果”,压根就不是肖战的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这位爆料人似乎在编料之前还搜索引擎了肖战,知道了“坚果”和肖战有联系,不过他的功课做得实在有些差,所谓“坚果”其实是肖战的猫的名字,这样“张冠李戴”的内容,将他故意抹黑的目的暴露无遗。

爆料人还提到了肖战的话剧《如梦之梦》,这一作品耗费了两三年的心血,在他的笔下成为了肖战敛财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所谓“黄牛票也是为了敛财”更是无稽之谈,《如梦之梦》的实名票制之严格,甚至使许多手速慢的粉丝都没有机会找“捷径”一观。官方做到了很大的努力,虽然不可避免的某些黄牛得到了小部分票,但黄牛挣进腰包里的钱也要算在肖战的头上,实在让人无语凝噎。

大数据时代,“信息茧房”现象让真相只能流传于部分人之间。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种根据用户偏好推送内容的方式往往会造成谣言越传越广,但真相鲜为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的事件,网友们根据某些人的爆料迅速捕捉到了关键点“肖战偷税露税”,这对他们而言就够了,至于内容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对于很多吃瓜群众而言,只要能看戏就行,真假不重要。

而对于工作室或者粉丝整理的针对性的回复与澄清,很多“看客”则会以“字太多,懒得看”“又洗白”这样的字眼搪塞掉,这样的恶性循环使真相永远传播不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我们还要意识到,网友的固有思维和刻板印象将会让诸如此类的造谣事件澄清的难度变大。三四年前,肖战曾因为舆论问题遭受了不小的风波,他的商业价值一落千丈,甚至某些网友戏称他为“禁哥”,即意为关于他的一切都是网络上不可说的禁忌。

网友们带着有色眼镜看肖战,带着偏见和歧视对待他,所以他的一切风吹早动都会被放大,被别人利用。

因此也没人注意到,背地里肖战、肖战工作室和他的影迷们都曾捐款、做公益等高达数千万,肖战还参与直播助农的活动…没有人关注,总有人会选择性“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事件暴露的不仅是某些有心之人想借着前段时间的某女星的舆论搅起风云,更暴露了网络大环境下真相被埋没、谣言满天飞的现状,和非专业的网友们缺乏法律专业、对谣言不加分辨的情况。

今日之你我,或许会因为对肖战的不喜欢、不关注而任由谣言传播,甚至拍手叫好、推波助澜,但倘若这股风气愈演愈烈,今后所有人的澄清之路都将被堵死。网络平台不该成为某些人工具,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