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9月28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李芳艳 樊润禄)又是一年秋来到,苹果丰收正当时。金秋时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的苹果迎来了丰收季,走进该县治平、李店等南部乡镇的果园,苹果树郁郁葱葱,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央广网发 李芳艳 摄)
在治平镇马合村的苹果园里,目之所及皆是累累硕果,一个个鲜红透亮、饱满圆润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现场一派丰收景象。“我今年种了23亩苹果,主要品种是红富士和嘎啦系列,今年的苹果产量高、卖相好、味道香、销路广,销售情况很可观,预计可以卖20多万元。”马合村果农马新旺高兴地说。
马合村党支部书记王天恩说,马合村通过改良品种,推广矮化密植种植技术,让苹果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预计今年马合村果品收入将达到950万元,户均可达8万元。

干部群众一起为苹果摘袋(央广网发 樊润禄 摄)
治平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苹果种植业,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引导、部门配合、示范带动,全力促进苹果产业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努力推动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治平镇通过40年的不懈努力,果园面积已由最初的360亩发展到如今的4.2万亩。目前,全镇共有标准化示范园5处,老果园改造面积达到3900亩,依托苹果产业,实现了产业富民、产业强镇。”治平镇党委书记祁康乐说。

客商在地头选购苹果(央广网发 李芳艳 摄)
近年来,静宁县在稳定百万亩果园面积的同时,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老果园更新改造,全力发展关联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让小苹果映红了乡村振兴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