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图/黄敬敬

奶奶的世界

身后是杨柳依依、鲜红玫瑰簇拥的布景,奶奶穿着暗紫色碎花对襟衬衫,黑白混杂的齐耳短发很工整地梳在耳后,发顶戴着群青色的发箍,她面色平和浅浅笑着,只看一眼,便能知道,她对你有说不完的话。

回到家乡,收拾房间的杂物时,无意间发现了奶奶的这张照片,前些年,奶奶对这张照片尤为珍视,我无数次看到她把它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相框也永远是干干净净的,不知从何时起,她渐渐遗忘了它,就像她现在遗忘了身边的很多人一样。

这张8K纸张大小的照片,我印象深刻。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位摄影师,他愿意为村里的每个人拍照,十块钱一张,奶奶兴匆匆地跑回家,换了衣服,梳了头发,慈祥的笑容便在那张照片里定格。

她对这张照片尤为满意,特意赶集装上相框,平日里无事时取出,坐在床边不断用毛巾擦拭落上去的尘土。

她说,“这张照片好,以后就当遗像了,我走了,你们要常看看我……”一句话,听得我心里酸酸涩涩的。

九旬余的奶奶,参加过无数人的葬礼,亲人的,陌生人的,或许她脑海中无数次构想过自己的葬礼。坟安在哪里?谁要回来?等等, 因此,她总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

田地间又新添了不少处新坟。我的村庄,就这样不断接纳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也不断目送着一个生命的离去。我每次回乡,奶奶站在路口,总要向我指出哪个坟墓埋了谁,然后叹息道,“人呐,说没就没了。”

于是,我总要在这个时候产生更深一层的乡愁。我的乡愁不是我身居远方,无法亲身参与到他们的生活,而是站在这片我熟悉的土地上时,看到它被填埋了河流,被砍伐了树木时所产生的无力和无奈,然后又直愣愣地接受着这种变化。

奶奶八十九岁那年,夜间一阵糊涂时,从床上跌落地上,年迈的她,骨头仿佛一碰就碎。她柔弱地躺在床上,腿部传来阵阵绞心的疼痛。深夜里将她送至医院,拍片示股骨头断裂。心功能不全、年迈等,都成为了她做手术的高危因素,医生一句,“这么大年纪,可能下不了手术台……”那两日可真是焦心的日子。

奶奶似乎已经从我们的神情中读出了些许忧虑。她说,“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坚定地签字,当我以家属的身份,焦心地等待着她顺利做好手术时,泪水一下子涌进了眼眶。

她颤巍巍地下床学走路,然后又能拄着手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她更加热爱了自己的生命。

我的手机相册里,存留的奶奶的照片并不多,每一次回去给她拍几张照片,她总会把衣服理了又理,头发梳的整齐,然后,面向镜头,浅浅微笑。

前些时日回家看她,她更加糊涂了,睁着浑浊的双眼端详了我很久,瘦削脸庞的骨骼清晰可见,我叫一声奶,她答应一声,再叫一声,她又答应一声,祖孙俩的笑,在嘈杂的蝉声中响的清脆。

照顾奶奶的亲人都知道,年迈的她,越来越糊涂了,被窝里经常放着吃了一半的吃食,炎热的夏季,睡觉时把厚厚的棉被裹在身上,她会跟小孩吵嘴,不悦的表情会整日里挂在脸上……但她总不会忘记拉着我们的手,让我们吃她平日里舍不得吃的零食。

坐在家门前的杨树下,与姑姑聊天,我姑感叹奶奶不仅越来越迷糊,而且胆量也越来越小。前几日深夜里起床,听到厨房里有声响,开灯一看,整个人吓了一跳,奶奶一手拿刀一手拿着扫帚,正在厨房的灶台旁站着。

没等姑姑回过神来,奶奶便在灶台边喊骂,边骂边说,“小鬼,你不要在这里胡来,我打不死你……”姑姑赶紧夺下刀,搀扶着奶奶走向床边,眼泪却止不住的流,将奶奶安抚好睡下,她才发现家中的冰箱的电源拔了,电视的电源关了,点好的蚊香灭了……姑姑越说越激动,奶奶坐在旁边,嘿嘿地笑着。

母亲一旁插嘴说,“她就是胆量小,什么都怕。”我极力反对,一个敢与命抗争的人,她不是最勇敢的吗?

每次回到家乡,与奶奶一起生活的几日里,我总会不自主地被她牵动着,在她的时光边缘徘徊——孤独的光。大多数时日里,她总是糊里糊涂的,眼花耳背,没有人有足够的耐心坐在她的身边,听她诉说她记忆里的往事,她渐渐地话语少了,常常一个人坐在门前发呆,等天黑,也等天明。

奶奶这一辈子,唯一一次出远门,便是她七十七岁那年,十余年过去了,她还一直惦记着,她记得她那年出远门时看过一次大海,记得姑姑租赁房租前有一棵橘子树。

直到现在,她知道我在杭州,还常念叨着杭州离海盐不远,想再出门一趟。我曾承诺过她,等她身体再好些,我要带她来我这里住一段时间,坐高铁,坐飞机,带她再去看一次海,但是我做不到,走几步路就开始喘息的她,故乡方圆几里可能已经是她余生所能去的最远的地方。

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又去看她,她紧紧抓握起我的手,想多挽留我一天。嘱咐她好好吃饭,多走走路,她不住地点头,“乖,奶知道,知道……”

那一条沿河而行的路,我走了很多次,熟悉那里的风,也熟悉风拂过水面迎在脸庞的清凉的感觉。走出家门,回头遥望,远远地看到她——我的奶奶,站在路边,久久地目送着我,她站在风中,站成了风景。

我抬手向她挥挥,示意她赶紧回家,她一动不动,我的眼睛湿润了,远远地为她拍了一张照片。

路的尽头是我的家,路的尽头有奶奶。

*作者︱黄敬敬:笔名花开无声,浙江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微信公众号「青眼有加id:qyyjtcq」专栏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