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年初,比亚迪公司收到了一个让他们非常失望的消息,智利撕毁了他们关于锂矿的协议。

这份协议本来能为比亚迪提供大量的锂矿石,并助力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如此一来原来的计划就全部泡汤了。

智利为何会选择撕毁谈好没多久的协议呢?这次协议的撕毁,带来了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撕毁的协议

从2021年开始,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市场的认可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次快速增长,这也导致了在新能源行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锂的价格变动。

电池级别的碳酸锂在2021年12月的价格,比去年同比增长300%以上,最高价甚至达到了35万元/吨。

如此高额的原材料费用,也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支柱之一的比亚迪有了紧张感。

不过作为行业的龙头,比亚迪也早对此次涨价有了预料,在之前就顺利与智利签订的锂矿石收购协议。

这份协议价值6100万美元,而比亚迪能从智利收获8万吨的锂矿石。

如此高昂的价格,也表示出我国对于锂矿石的需求有多大。

虽然我国的锂储量位居全球第五,但由于大部分锂盐湖都存在于青藏高原等地区,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也特别的高,因此我国80%的锂都依赖于进口。

而其中智利为我国出口的锂,就占了我国进口锂的70%。

如此也让智利这个明明体量很小,但锂矿石储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有了给我们使绊子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利作为一个人口1900多万的小国,全年的GDP收入有30%都是来自于矿业及其相关产业,锂矿对智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很奇怪的是,明明矿业如此重要,与我国的合同也都已经谈妥,价格也并不算低,这些人怎么说不给就不给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的智利总统任期即将到期了。

当时的智利总统是大富豪皮涅拉,这个人不仅是总统,还在美国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本来就是一位资本家。

他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一次总统了,因为无法连任的缘故,随后在2017年再次参加大选,当选智利总统。

虽然在第一段总统生涯中,他对智利本国的经济影响还算正面,但显然作为资本家的他,天然立场与思维方式就倾向于欧美国家的。

因此在他当政的这些年间,智利与美国一直走的很近,而这一次当选总统后,他就彻底显露出了自己的资本家属性。

不但没能把经济搞起来,而且对国民所希望的各类福利政策和待遇,都没能落实,这也引起了智利民众对他的反感。

因此,在2021年年底的总统大选中,皮涅拉所代表的右翼政治家们优势不在,而另一位左翼政治家,年仅35岁的加夫列尔·博里奇顺利当选了智利总统。

而作为一位年轻又激进的总统,他对于前任总统皮涅拉的所作所为都非常的不满意,他一直认为,智利的锂矿产业应当属于全人民,应该借此实现智利的经济独立,而不是直接出口给外国企业。

也就此,我国与智利本来签署好的贸易合同也被撕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总统的方向

其实在合同被撕毁前,比亚迪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此虽然出现了这样的意外,但比亚迪也并没有产生多么大的慌乱,迅速开始了海外寻找锂的行动。

并且我国也一直在努力完成锂提取技术的革新,云南地区也发现了相当储量的锂云母和锂黏土矿藏。

很显然作为一个已经基本完成经济独立,财政不依赖于单个产业的我们来说,只要在技术上得到突破,很快就能走出缺乏锂的困境,不会被在锂矿石上卡脖子了

可是对智利来说,本来就是靠矿业支持着国家的运转,一旦失去了这个支柱产业,那么别说给国民提供什么福利待遇,很大一部分人吃饭都要成问题。

博里奇的政治主张一直都是民众第一,希望能够让全民都得到福利,但这样一来,国家的财政压力必然大增。

想要提供福利,又不想让矿业私有化,随意的买卖矿产资源,这让博里奇的主张变得有些难以实现。

不过,这位年轻的总统是位非常头铁的人,对自己的主张实现很有信心。

他一力主张改革税收,加高了矿业产业的税率,并对智利的富豪们加收富豪税,以缓解国内已经非常尖锐的经济矛盾。

登台后,他就一直在谋划关于锂矿产业的国有化,直到今年的4月,他正式宣布将锂的生产国有化,这也导致了智利最大的锂公司SQM股价下跌。

而博里奇也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在未来出产锂电池,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原材料出口国,以求完成产业的转变。

但一个国家的根本产业的转变,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要知道,我国的锂电池产业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从2001年开始,我国正式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上日程,2007年,则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这才让我国的锂电池发展走上快车道。

一直到了2015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才顺利赶上了发达国家的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间所付出的心血与财力之高,难以想象。

而智利虽然有着大量的原材料储备,但经济发展情况与技术水平都并不达标,想在短时间内完成产业转型非常困难。

只能说,虽然博里奇的主张是利于人民的,所思考的方向也是利于国家发展的,但一个啥都没有的矿业国家,想要实现这些东西,所经历的变革与阵痛,很可能让国家陷入更深的混乱。

不过博里奇虽然年轻,但也并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从他上台后的动作来说,他也还是尽可能克制的来,以防本就岌岌可危的智利经济一下子垮塌。

其实想把矿业收归国有的行为,也不是博里奇第一个做的。

早在1939年的时候,智利政府就已经对锂矿产业进行了初步的国有化。

随后1970年,智利总统阿连德进一步加强了对于锂矿产业的国有化,也就在此时,SQM公司成为了智利政府完全持股的国有化公司。

虽然在随后的多年间,后续几位总统都秉持着产业私有化的理念,将锂矿再度交还给了资本与市场,但前人的努力还是为博里奇如今锂矿国有化奠定了基础。

这或许也是他对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信心来源之一。

智利艰难的发展史

智利的发展历史非常坎坷,这里最早的原住民实际上是印第安人,但后来被周边的其他民族所占据。

在那个时候,智利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作为矿业国家的一面,当时智利拥有大量的金银矿,而国家发展水平不高的他们,也丢掉了自己的主权,最终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这样的殖民状态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818年,智利才赶走了西班牙殖民者,顺利收回了自己的主权,成立智利共和国。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矿业发达,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智利手里有很多钱,民众生活极为富足。

但这也引起了美国的觊觎,当时美国开始全球布局,拉美地区也逐渐被美国所渗透,智利也难逃其魔爪。

就这样,智利的矿产资源有70%都落到了美国手上,而且许多关乎民生的产业,都被美国限制掌控。

这样的情况自然让智利许多有志之士非常不满,当时的智利总统阿连德就是其中一员。

在1970年,阿连德顺利当选了智利总统后,他就一力推行相关改革,想办法收回了被美国捏在手里的诸多产业,也因此引起了美国的愤怒。

阿连德就此被美国视为眼中钉,尤其是他还敢在国际上公然抨击美国,这更是让美国的当权者们不满。

于是美国开始了对智利的多番制裁与打压。

先是抛售大量铜矿,压低国际铜价,以压制智利的铜矿产业。

再挑拨智利内部的关系,让阿连德疲于奔命,最终不得不选择一些激进的手段遏制国内的混乱,这也导致了许多人对他不满。

1973年,智利国内爆发政变,这位一心为民的总统也就此在政变中牺牲。

随后上位的是一位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他从1974年担任总统,一直到1990年才离职。

在任期间进行多次独裁改革,发展过程中经常顾此失彼,让智利的下层民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让本来已经逐渐完成国有化的矿业产业回归私有制,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而如今,博里奇在不断推动矿业的国有化进程,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影响到国际矿石价格的波动。

尤其是对于矿业的征税变多,以及靠国家把控矿产出口后,智利出口的矿产价格必然升高。

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矿产,锂的价格必然也会不断高升。

很多西方国家都对此表达了不满,也都纷纷出言预测,博里奇此次的改革,只会将智利拖入深渊。

虽然我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不久的将来,我国或许就能实现大部分锂的自给自足。

也希望这位年轻的总统扛住压力,能够实现自己为国民谋求福利,为国家谋求未来的目标。

本文由“洞鉴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