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理念与现世遭受巨大冲击时,或者面对解不开的困惑迷茫,就渴望回追心中的安乐“净土”,在抄写、品读经文中,让思维进入豁达通明之境。
例如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他受忽必烈逼迫成为“贰臣”,无法像其他文人一样隐居山林之中,追求心中的安逸宁静,还要遭受世人的唾骂。

在朝堂上因为汉人跟旧臣的身份,受到诸多排挤跟讥讽,无法产生归属感,在心理与现实的双重压力之下,赵孟頫开始参禅入道,品读经书。
并对《道德经》、《孝经》、《心经》等诸多经文进行抄写,其中尤数《心经》最为精妙,此作采用行书抄写,全文共计260余字,大概是40多岁时。

写给中峰明本禅师,彼时正值青壮年时期,用笔颇为从容精到,采用尖峰入纸,上下两笔连贯畅通,行笔流畅自然,笔势遒劲沉着。
在端庄中体现放纵洒脱之气,乍一看就像王羲之所写,不单单在笔法、字形上相像,内在气韵上赵孟頫也深谙《兰亭序》之妙。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技法、章法就像表皮跟血肉,需要内在的精神跟意境为骨架支撑,恰好《兰亭序》就是“骨架”的经典代表。
以流美多变的笔法,彰显出王羲之对于人生的思考,每一笔都与心情变化吻合,而赵孟頫抄写的《心经》一丝不苟,点画尽显清雅儒和之气。

不仅与文学内容统一,也跟心中的隐逸追求协调,笔笔纤尘不染,流畅润丽,点画圆融秀劲,尽显魏晋的幽古之气,好似《兰亭序》现世。
除了书法的清丽儒和,此作的装裱、题跋也颇为典雅精致,册页夹板采用檀香木雕花,卷中还绘有画像,气韵十分萧散虚和,因清代时藏于内府之中。

所以卷后还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等印章,以及梁清标题签,王穉登、张照等名家题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其实除了这卷《心经墨迹行书册》。
在甘肃天庆博物馆也藏有一卷《心经》真迹,曾在2017年的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拍出1.9亿的天价,不仅具有钻研学习价值,还有收藏价值。

时常临摹,可以从中感受魏晋的萧散空灵之气,在保持字体端正稳重的前提下,丰富用笔的活力跟艺术性,提高自我笔法技艺,开拓艺术思想。
为之后个人创作和临摹“二王”打下基础,而且此作乃抄写的《心经》,可以摒除心中杂念,破解困惑痛苦,让身心变的豁达明朗、祥和宁静。

因此时常品析还能强化精神内核,丰富灵魂世界,待人接物更加从容随和,对于自身艺术气息的养成,和在细节上的洞察、参悟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赵孟頫的《心经墨迹行书册》》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清晰可见,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