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3年,年仅5岁宋太祖的侄子赵恒来到皇帝的大殿玩,由于孩童的天性顽劣,他竟然爬上了龙椅。赵匡胤看到后便问他:“天子好当吗?”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能坐龙椅,别人坐龙椅是要杀头的,小孩也不例外。赵恒爬到龙椅上,吓坏了一众太监宫女。而他却不慌不忙地回答了四个字:“由天命耳。”
赵匡胤对这个回答很满意,毕竟他认为自己能当皇帝是天命所归,于是,他也没有追究赵恒忤逆的责任。不过没想到的是,后来赵恒真的当了皇帝。
赵恒生于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他的父亲赵光义是时任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被封为晋王。赵恒从小就喜欢在和其他兄弟玩闹时扮演带兵打仗的元帅,表现得十分聪慧勇敢。

赵匡胤见到了年幼的赵恒,很是喜爱,便将其养在宫中。所以,有一天出现了上文提及的爬龙椅的故事。
然而,赵恒是赵匡胤的侄子,按理说皇位怎么都轮不到赵恒。但是就在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登基,改名赵炅,沿袭太祖时期的各种治国方略。不过,直到这时,赵恒依然没有任何当太子的可能性。
在太祖生前,兄弟二人曾经在母亲杜太后面前订立金匮之盟。太祖死后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小弟赵廷美,等赵廷美过世后再传给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但是太祖驾崩时,仍然有不同的利益集团为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斗。于是,宫廷发生政变,赵光义靠着一些宦官和大臣的拥戴才登上了皇帝宝座,战胜了那些希望赵匡胤的儿子登基的人。
但赵恒只是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前两个哥哥更受赵光义的器重。可见在当时看来,赵恒与皇位几乎是无缘的。
然而,命运总是曲折离奇的。赵德昭和赵德芳在太宗继位后几年里就先后去世。
而赵廷美又被宰相赵普多次举报意图谋反,也在被贬官后忧思成疾,不幸去世,皇储之位名正言顺地轮到了太宗的儿子们。

赵元佐是太宗的大儿子,长得最像父亲,所以很得宠。在赵廷美被贬官时,满朝文武无一人敢发表意见,赵元佐却独自上前,为叔叔求情,却并没有被太宗听取,赵元佐也因此每天忧心忡忡。
在他听到被贬官的赵廷美因病去世后,竟然吓得精神失常了。后来,他又因为太宗设宴没有宴请他,在寝宫纵火。这下,太宗勃然大怒,直接将他废为庶人。
赵元佐被废,皇储自然该轮到第二个儿子赵元僖,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赵元僖突然发病,最后不治身亡。他死时,父亲宋太宗哭得很伤心,甚至到了左右侍从都不敢仰视的地步。
在元僖去世两年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的宋太宗决定确定储君人选,于是向寇准征求意见。寇准当时不愿意回答,宋太宗便问:“你觉得皇三子赵恒怎么样?”

寇准听后,表示同意。于是赵恒的皇储人选就确定了下来。第二年,赵恒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赵恒被立为太子后,按照规定出宫参拜了太庙。在他返回宫中的路上,被沿途百姓夹道欢迎,甚至有人直呼他为“少年天子”。这件事被太宗得知,对赵恒不免起了猜忌之心。
由于对父亲的性格有所了解,因此这之后的赵恒一直小心谨慎,恪守各项礼仪。大臣们向他称臣,他从来都拒不接受。就这样,等到太宗病逝,他登上了皇位。
但在他登基的时候,当年帮助太宗政变登基的那批人又转而拥立赵元佐。不过他们的计划被时任宰相吕端提前察觉,他当即进宫逼迫太宗的皇后公开承认赵恒为新君,遏制了这场宫廷政变。

就这样,赵恒成为了宋真宗。继位后,赵恒十分仁厚,他赦免了那些政变者的罪过,又恢复了哥哥赵元佐的爵位和官职,还恢复了叔父赵廷美的身份,重新追认赵廷美的官职。
总之,通过宋真宗的努力,宋代宗室的矛盾得到了缓和,他也极大地收获了各种人心。
宋真宗在位期间,出台了各种政治举措,对北宋的社会环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北宋社会的制度得到了优化和提高。他还虚心纳谏,重视农业,主张谨慎用刑,是不可多得的仁君。
在他的治理下,北宋的制度法规更加完善,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发展。
但是,面对同时期辽国的不断进攻和骚扰,宋真宗却签订了“檀渊之盟”,每年提供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款条约虽然为北宋赢得了近百年的和平,但是也极大增加了宋朝的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