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中秋

佳节话家风

家,

是温馨的港湾,

也是前行的动力;

每个家庭的幸福,

争相映射着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又是一年团圆月,

又是一年中秋来。

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

一起来听听,

他们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分享“好家风”故事

故事题目:我记忆中的好家风

作 者:朱玲英

作者单位:恩施市残疾人联合会

01

我记忆中的好家风

我家有一条铁的家训挂在大门上,那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朱子家训》。大门上的家训是我的父亲用毛笔亲手写的,虽然写得不够标致,但这展示了我们的家风形象,对我们影响也很深。儿时不知其意,只是天天背,天天按照父母的要求做。直到长大后,才知道这门上的寥寥数百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几百年为世人称道,我才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02

我记忆中的好家风

儿时每天清晨早起,妈妈都会把我整理得干干净净,让我漂漂亮亮地去迎接新的一天,当每天最后一束阳光收走,也总是就着月色听着妈妈的歌谣故事进入梦乡。长大后我也是每天早晨整理清爽,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出门,晚上回家前,将烦扰关在门外,沉淀自己,沉淀杂念,保持宁静的心态,享受家的温馨。这是我小时背诵《朱子家训》开篇的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带来的悠然意境,这也是我家憧憬的恬然自若的简单生活。

03

我记忆中的好家风

儿时没有多余的饭菜,碗里的每一粒饭都很珍贵,妈妈绝不让我浪费。好多衣服都是妈妈亲手缝制,衣服破了妈妈会用自己的巧手把破洞处缝制成各种花纹,衣服旧了妈妈也会洗得干干净净地留着捐给需要的人。我虽然穿得不华丽,但总是干净整洁。妈妈随时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河里不缺水,衣服天天洗。”在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今天这更是我们不能丢弃的珍宝。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类劳动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浪费。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朱子家训》里的那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意,要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节俭与勤劳是人最基本的美德,也是几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家大手牵小手一起践行。

04

我记忆中的好家风

儿时爸妈常说:“大人说话,小孩不要随意插言,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后才可礼貌地发言。”长大后才知道这是父母在以门上的家训教我们倾听的道理。“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沟通的基础。倾听还能丰富自己,成长自我。通过倾听我们将了解到他人的想法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通过倾听我们能感受到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朱子家训》让我养成说话有教养,知方寸,不轻信,不妄言,形成遇事周密考虑,细心严谨的好习惯。

05

我记忆中的好家风

儿时父母总是教我和邻里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家好吃的东西,我十分不乐意,当时因为此事我哭闹过好几次。父母也不准我去别人家守嘴,除非别人主动请我吃。当时虽然不懂,但却严格遵守父母说的话。长大后才领悟到父母是在践行家训中的一句话:“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这些质朴的格言家训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父母教育子女的法则,教会我成为一个温暖有爱,独立自尊的人。

06

我记忆中的好家风

翻开记忆,是父母用《朱子家训》这把钥匙打开了我的“懵懂之门”。现在读来,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蕴理厚重,字字珠玑,是治家、做人的浓缩,是历史的沉淀,是个人行为的箴言。当我有了孩子后,家里墙上也挂了一块《朱子家训》牌匾,并按照父母教育我的方法教育我的孩子,言传身教,践行着这块匾中的一字一句,以此来训律自己也把好家风传承下去。

编辑:易 珊

编审:周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