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七绝诗是宋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但在这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一片盛开的桃花。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春并未远去,而是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但因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琵琶行一诗中,曾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在这种苦涩的情绪中,自然地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虽是记事写景,实际上是写感情和思绪上的变化,由愁怨不已的哀叹春去之情,突然变为惊异、欣喜,以至喜笑颜开。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感到突然来到一个悠然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幻境。正是在这一情景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空间无比高远。

在这首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如此生动可感,天真活泼,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眷恋、热爱,哪能这般风趣灵动?

这首诗值得称赞的地方,正在立意新奇,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启人神思,惹人怜爱。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表达了作者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及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喜爱,并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