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即将开幕,中国男篮再度踏上了征程,但兵败马尼拉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尽。这一次,中国队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又是谁?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男篮的亚运征战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韩对决!亚运男篮的主旋律

亚运赛场首次见到中国男篮的身影,要追溯到1974年的第7届亚运会,当时在伊朗德黑兰举行。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男篮参加的第一项国际大赛。这支中国男篮中有着后来大名鼎鼎的张卫平。然而,他们未能一举夺得亚洲冠军,最终只获得第三名。虽然在小组赛中以101-93战胜韩国队,但在半决赛中,中国队以114-119不敌韩国。从那时起,中韩之争成为亚运男篮赛场的主旋律。

在中国男篮过去的12届亚运会中,有6次直接与韩国队争夺冠军,中国队取得了4胜2负的战绩。尽管在1978年亚运会上首次夺冠,但未能成功卫冕,因为他们在1982年亚运会上以84-85惜败于韩国队。1986年的亚锦赛再次输给韩国,这让韩国成为中国男篮研究的重点对手。然而,在汉城亚运会上,中国男篮以77-74逆袭击败韩国,夺得了亚运金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BA级射程的神射手

中国男篮在接下来的两届亚运会中都展现了强大的实力,特别是在1994年和1998年。那个时候,中国队以胡卫东、孙军、郑武、刘玉栋等“黄金一代”球员为主力,取得了重大胜利,包括1998年的亚运会,巩晓彬在比赛中不顾伤势,坚持完成罚球,帮助中国男篮以20分的优势击败对手。

然而,在2002年,韩国再次成为亚运会东道主,情况有所不同。这一次,王治郅的缺席对中国男篮造成了损失,因为他是对抗韩国队最得心应手的球员之一。而当时的中国队,正经历着新老球员的交替,使得他们在决赛中失去了四年前的巨大优势。最后,中国队在比赛常规时间结束前领先7分,但韩国队采取了疯狂的全场紧逼,最终在最后几秒内追平了比分。这场比赛让中国男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亚运的观念转变

中国篮球界一直非常重视亚运会,特别是在中国本土举办的亚运会。然而,在过去,中国队曾因各种原因在一些赛事上放弃了机会,比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的混乱局面。当时,中国队不得不参加世锦赛,尽管原计划是放弃该赛事,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最终仍然参加了比赛,但战绩不佳。这也反映出中国男篮当时对亚运会的高度重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篮协逐渐改变了对亚运会的态度,更加注重了球员的发展和保护。这种观念的转变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那一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并没有召回在NBA效力的球员,这显示了他们对球员的关心和尊重。这种决策虽然让内线核心球员缺席,但结果并不令人失望,中国队最终夺冠。

练兵与收获

在接下来的几届亚运会中,中国男篮继续采用练兵的策略,尤其是在2014年和2018年。这些年轻球员的锻炼和表现逐渐成熟,帮助中国队在亚运会上取得成功。

然而,中国男篮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2018年亚运会上,他们的主力阵容受到了限制,但依然表现出色,赢得了金牌。而在2018年亚运会前,中国篮协还曾考虑是否派遣球员参加比赛,但最终他们决定派出一支仅保留了部分主力球员的队伍,这表明他们更加注重球员的职业生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