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愈:文宗开百代,道义耀千春

我是极不爱旅游的,一想起前几年,坐了整整一天地车,大清早排了半天的队,去敦煌看了四个洞窟,一个平均一分钟不到,便在管理人员“向前走,向前走”的催促声中,如吆猪般地被赶将出来,心情便很是不爽,哪如我在家中细看电脑中精致的图片,欣赏相关游记美文那样的爽快。

但有一次是个例外,孩儿们放假,带我们去潮州一游,过桥登山,皆累得不行了,不愿再向上去,唯我坚持要上行,原因他们自然不知,因为,那上面有个韩公祠,是我此行必须要去祭拜之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是幼时在母亲的威逼下背下的,尽管当时意思不是太懂,但却记下了两个地名,一是潮州,一是蓝田,今日来到这潮州,岂能不去在韩公象前,鞠躬致敬。

其实韩愈在潮州呆的时间很短,只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但在这“省尾国脚”之地,却处处能感受到韩大人的存在,韩山韩江韩树,以至于在潮州多神崇拜的体系中,也有了这韩愈的一席之地,科考学子前来祭拜自是当然,连那求子之事也让韩愈来充当观音,难怪赵朴初先生有诗云:“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拾阶而上,累得个气喘吁吁,终于来到韩公象前,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韩江依韩山静静流淌,千年依旧,观四周无人,深鞠一躬,以沾文气,佩韩公一介书生,却霸得天涯一方山水,享千秋之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即今河南省孟州人。因自称“郡望昌黎”,所以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韩愈是进士出身,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期间以行军司马身份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57岁时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又被尊称为“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的前期人生可以说是八大家中最苦之人,他家道贫困,三岁时父母双亡,他是靠着哥哥生活,后来哥哥又病逝,于是他又由嫂嫂一手抚养成人,但家虽贫,却也博览群书,他“七岁好学,言出成文”,在艰苦环境下不懈地努力,终成一多才博学之人。

19岁时韩愈赴长安参加科举,然屡试不中,一直到了26岁方考取进士,取得入仕资格,但是,按唐代规定,考中进士并不能直接授职,必须要再通过博学宏词科,才能正式授予官职,而韩愈又连考三次,依旧名落孙山。

这一段时间是韩愈最苦的时候,他节衣缩食,每天只两顿饭充饥,想到家中嫂嫂的期盼,他咬紧牙关,在繁华长安一间陋室中为理想而坚持,这一坚持就是十年,最终得到了一个给节度使当幕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