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9月26日,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以485元/吨由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竞得,该笔成交价格成为全国碳汇市场最高单价。此次拍卖所得将上缴深圳市财政,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现场发现,此次拍卖竞价热烈。拍卖师“183元/吨起拍”话音一落,17家企业和组织纷纷举牌,近一小时内发生92轮竞价,最终以485元/吨成交,为起拍价的2.65倍。

“作为红树林保护碳汇的第一次拍卖,我认为成交价是适中的。公司希望通过这一拍,在企业担起环境治理责任方面做出榜样,引起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更多关注。” 此次拍卖竞得人、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鹏对记者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卖会现场)

“第一拍”极具象征意义

资料显示,海洋碳汇又称“蓝碳”,与绿色碳汇等其他碳汇相比,海洋碳储量是陆地碳库的20倍。

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是国际认可的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其中,红树林碳汇能力是森林碳汇的10倍,是海岸卫士、蓝碳明星和天然物种库。

9月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公告》,意味着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将在深圳拍卖。

公告提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约126公顷红树林地保护活动在第一监测期内(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产生的碳汇量为38745.44吨,其中的3875吨将公开拍卖,拍卖起始单价183元/吨。

根据“全国碳交易”微信公众号,9月26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74.61元/吨,最高价76.36元/吨,最低价74.33元/吨,收盘价76.06元/吨。以此换算,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起拍价是26日收盘价的2.4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告诉记者,此次拍卖的红树林保护碳汇为自愿碳市场,而非强制性履约,其定价逻辑与市场上的碳汇交易不完全等同,更偏向社会公益性质。

“拍出485元/吨,一方面看出企业参与生态环保、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非常强;另一方面,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而‘第一拍’具有极强的象征与示范意义,将有助于企业扩大影响力、提高美誉度。”韦福雷解释道。

竞得人陈鹏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作为深圳人、深圳企业,他为参与这一历史时刻,共同见证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第一拍、深圳自然资源系统碳汇第一拍,感到骄傲和自豪。

“未来,我们将继续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相信通过政府搭建的蓝碳交易平台,会有越来越多企业深度参与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中来。”陈鹏说。

据了解,此次拍卖不仅会为竞得人颁发深圳市自然资源领域的首个碳汇凭证,还会为竞得人办理自然资源碳汇登记,未来落成的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也会为竞得人预留一席展位。

探索建立蓝碳核算体系

本月初,《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

国际红树林中心提出六项具体目标,其中之一即为“探索建立蓝碳核算体系”。

韦福雷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蓝碳交易的前提和难点是确定碳汇量。因各个地方的气候、水文条件各异,对应的红树林碳汇也是个性化、差异化的,缺乏普适性的标准和方法学。

在这方面,深圳已做出先行先试。今年5月,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在深发布,明确了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的碳计量方法以及监测程序,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

7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推动了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在深圳落地。

“以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为契机,未来,深圳可探索以更高科技含量的方式,比如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更精准地进行碳汇的监测核算。技术模式的突破,其影响将不止于深圳,而是辐射全国甚至全球。” 韦福雷说。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深圳将继续厚植城市蓝绿基底,聚焦红树林保护,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等重要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构建蓝碳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和全周期管理模式,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