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罗乾波
出品 |睿诚研究院
最近,恒大的事情激烈刺激着国内吃瓜群众的神经,大有恒大帝国山崩海啸之态势。
许老板,现在之果,是前因造成的,无需多讲。
如果来思考一下:
恒大和许家印的问题,仅仅是他们的问题吗?
据睿诚研究院观察,客观来看,纵观国内40余年房地产的发展历程,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当时的想法和问题,大势所趋,褒贬都不甚合适。
只是,在面对困难时,每个人的态度会大相径庭,有的承压砥砺前行、有的撒丫子要跑路、有的以花式套路来逃避责任等等,房企世象万千,难以尽表,纷纷纭纭,虚实相生。
近期,很多网友问:
为什么许老板不去漂亮国?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出不去,跑不了。
近年来,在午夜无人时,许老板曾经一直在泪湿枕头,在想——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要拜潘石屹为师。
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了,自己造的孽,必须要彻底负责。
为什么碧桂园杨惠妍要捐赠64亿元给香港国强基金?
为什么石榴老板崔巍要把资金转向国外?
为什么很多房企老板要将在国内赚的钱润去海外?
为什么潘石屹一家四口要义无反顾地急于投入美国的怀抱?
等等
这些庞大的资金,为何要逃逸?
说白了,或多或少,就是有原罪和窝在手里心发慌嘛。
如果经得起质疑,你慌什么?
心中有鬼,半夜惊魂,才会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历史上,湖湘名将曾国藩先生,曾经被入室的梁上君子所鄙视的典故,成为佳话。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穷困潦倒才可以扬节。
一切合法合规合理的收入,都是要保护的对象。
潘许之流,那些巨额财富,全都经得起拷问吗?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有多少“夜草”在其中,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吧。
对此,人们心中雪亮的。
一点小感慨,打住。
下面,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何说潘石屹,给房企老板们带了一个坏头”这一问题,以供大家参考交流。
睿诚研究院独家解读为两个方面:
◢其一,张欣“美式投行类Fang中术”,让潘石屹欲罢不能
纵观潘石屹资产外溢的路径,其中,他的妻子张欣功不可没。
据了解,张欣十几岁就到了美国,后面大学毕业后又在美国高盛投行工作多年等,也一直是以美籍华人的身份和潘石屹在国内斩金夺银,和不断鼓励自己的丈夫到美国去发展;故而,可推测出,其灵魂已被美式思想夺舍,对国内早就没什么感情和依恋了。
SOHO中国和潘石屹的崛起,在享受上一阶段时代红利的同时,其中张欣带来的许多海外资金资源和持有优质物业运业的思路等,起了巨大的作用。
只举一个情况来说明,如下:
因为,彼时,国内房地产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大家都在跑马圈地,当时,潘石屹舍开发重运营的行为,曾经还被不少人嘲笑过。按当时的普遍逻辑,如果没有张欣的耳提面命的熏陶,潘石屹也绝对不会刹车开发、只做包租公,因此,也可看出其去中抱美的行为,起心动念得比较早。
就像,当前国内家庭的一个普遍情况——谁赚大钱,就能掌握家中的话语权。
自从结识有海外金融和投行背景的张欣后,潘石屹的人生才正式逐步开挂,一扫以前多年的颓势或小打小闹的局面,而不断成为国内房地产界内的大佬之一。
也因此,潘老板,一步步迈入“耙耳朵”的行列,并且还乐不思蜀。
故而,后面重仓美国——收购纽约几个商业物业+捐赠哈佛大学等来为两个小潘获取学位等,张欣在上面执潘家牛耳,充分感动和招引着潘老板。

偶尔,会有这样一句感言吧:
得妻欣然,夫复何求?
有鉴于此,潘石屹的“成功”,便成了国内房企老板纷纷参考的“珠玉在前”的经典案例。
尔后,许多房企老板纷纷将资产润去海外,业已成为一股潮流。
不知道怎么做?潘氏夫妇,可以手把手教你。
据了解,潘石屹于2013年,就开始了其资产转移的大战略,走得比其他房企老板更早一些,专业啊。
后面,在售卖SOHO中国资产给美国黑石时,要不是被监管层叫停,不然此时在国内,毛都不剩一根了。

对此骄人战绩,或许,许多老板都在某个时刻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每晚都在反问自己——我为什么没有早一点认识张女士呢?
波哥笑评:
“好白菜”已被潘石头拱了,你已经没有机会了。
◢其二,潘石屹全力“托孤美国”,给很多房企老板作了“有效”示范
纵当然这个托孤是说法,不甚准确,毕竟潘老板牙口棒好,还没到那一天。
但从潘老板抛弃故土、聚家重迁美国的情况来看,其中,把核心产业和小孩放在美国,并期待其扎下深厚根基的做法等,颇有点提前“托孤”的意思。
马上就要60岁的人了,他提前布局也很正常,因为“死去元知万事空”,潘石屹等不起。
然,周期和时局急剧变化中,面对潘石屹的教科书式的弃中抱美案例,潘老板的作业已不能完全COPY了,主要是因为过去的许多条件已经不存在了。
彼时,潘石屹在纽约购置物业,正迎上国内房企等投资或收购海外物业的大潮,是国内实力的表现之一。
而今,美元和人民币等,正在激烈交锋,每一分钱的挪移,要放大到国际间的大环境中来观察,想暗渡陈仓和搞事情基本不可能了。
在全国一众房企中,潘石屹的这些举措,因其行动的比较早(据悉2013年就开始了),他的路径很难复刻了。
但,其中的很多方法和策略等,依然在国内被后来者不断借鉴,比如许老板的小孩,也在国外某地刻苦攻读和躲避风雨、融创孙老板的身份早已是美籍华人等。
很多不同层面的案例,都说明10年来,潘石屹的“清醒”和“重大示范价值”.
不要说你的老板,没有这些想法?
睿诚研究院分析认为,潘石屹,走得惬意和彻底,挥一挥衣袖,带走了很多“云彩”,已经成为业内的经典,别人学不来了。
例如,很多房企,其项目分布于全国各地,不像SOHO中国那样聚焦;沿袭的还是中开发模式,也区别于潘石屹的商业物业运营的经营方式,所以,负重较多,潘石屹的模式,很难学得来。
而且,也没有张欣这样的可自带美国资本流量的枕边人来加持等。
让人羡慕,令后来者仰望和叹服。
一个时代的“标杆”,让无数英雄竞折腰。
潘石屹的示范,虽然,各自条件不同,但也曾经让许多房企老板“激动不已”。
潘石屹案例,在钱、业、人和灵魂方面,走得非常的彻底,和波澜不惊。
其示范效应的好与坏,对他而言,无关紧要了,因心魂已去他乡,万沫也难加其身。
本文为「睿诚研究院」(ID:hnrcyjy)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