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底,担任8纵司令员4个月的黄永胜被调离,上级安排政工出身的段苏权担任司令员。对于该任命,不仅东总首长不是很情愿,就是8纵上下也很纳闷,有不少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冀察热辽军区从晋察冀军区划归东北军区,组建8纵、9纵等野战纵队。8纵司令员是黄永胜,在作战方面可谓是身经百战。如果说此前8纵的将领对他不熟悉,在接下来的秋季攻势时,纵队上下对他很认同。

1947年秋,东北部队力量加强后,开始打大仗。发起秋季攻势,但并非是大兵团协同作战,而是各纵队各自为战,歼敌任务至少一个师。

这样一来,他率领8纵首战梨树沟门之战,以丁盛的24师歼灭敌人千余人,这是8纵成立后第一仗,十分可喜。

此后二战杨杖子战斗,一战敌人暂编22师2600人被22师、24师形成前后夹击全歼。二战杨杖子敌人主力49军,敌人进犯,双方展开激战,看架势要跑,展开追击战,一举歼灭敌人1.2万多。该战大胜后,总部发来嘉奖。在秋季攻势中,8纵歼敌2.8万多人,可谓是战绩斐然。

12月,上级就对黄永胜撤职了,实际上应该说是冀察热辽分军和军区领导建议换掉他,换掉他并非作战方面出问题,而是个人方面。认为他不合适继续担任下去。尽管总部也不愿意,但为了团结,还是采纳了冀察热辽分局领导的建议,并任命段苏权为司令员。

对于纵队上下来说,都感到莫名其妙,最直观的应该是纵队司令部的领导,对于师长们来说,但是没有太多变化,因为他们无非就是到纵队司令部开会,平日作战也都在下面,至于谁来担任司令员,他们关系不大。

不过,跟着会打仗的司令员打仗,是比较痛快。就像杨杖子战役,让丁盛对黄永胜的军事能力十分佩服。当然,纵队司令部里的人感觉更直观了。

如今上级换将,其他人能有什么好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苏权是政工出身,干部队思想工作是最拿手的,军事指挥经验太少了。可他为人不错,能团结周围,听取不同意见。罗荣桓到纵队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就明确说:段苏权是好同志,因为缺乏战斗经验,大家要发挥集体作用帮他。

1948年,全国战场从被动转为主动,从打大仗变成打硬仗,开始对敌人大规模攻坚战,辽沈战役随之爆发。8纵在打锦州时,出现一些不该有的失误,引起总部的不满。如果黄永胜担任,这样的问题可以避免,甚至发挥更出现一些。因为部队在作战时,执行命令迟疑,被刘亚楼严厉批评。

锦州攻坚战结束后,在接下来的辽西会战,上级找纵队谈话,希望在 接下来战斗中避免失误。辽西会战中8纵打得也是可圈可点的。

辽沈战役结束后,上级对8宗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责,段苏权作为纵队司令员领导责任而被降级调离。此后,平津战役黄永胜回归8纵。

在战争年代,对于作战部队来说,大家更钦佩领导的指挥能力,能不能打胜仗,能打胜仗,别人才信服你,才尊重你。不能打胜仗,即便人缘好,威信也不会很高,因为不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