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渐渐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最为便捷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与此同时,手机作为现代生活的“核心”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比如颈椎病的加重、更易患有抑郁症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等。为此,不少专家呼吁减少手机的使用。

然而,就在媒体呼吁成年人注意手机带来的危害时,手机对儿童的影响却很少有人关注——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儿童玩手机的画面屡见不鲜,但家长却几乎不会阻止,甚至带着孩子一起玩

你们知道吗,其实学龄前儿童才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上海中心的老师来为我们揭示其中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面临语言发育迟缓?

2020年11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顶尖儿科杂志《美国医学协会·儿童》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与大脑白质发育水平成反比的线性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长,儿童大脑白质的发育水平越低

研究人员对47个3-5岁儿童的大脑横断面进行了磁共振(MRI)成像扫描。结果显示,儿童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超过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南所建议的时间(0.5-1h)越多,他们的白质神经纤维发育水平就越低,结构也越不完整。

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久,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越低,径向扩散系数(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越高。这些指标的过低和过高都反映着脑白质纤维发育水平的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脑白质纤维,具体是指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灰质和基底核之间的组织,这是影响孩子语言学习、识字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关键结构。

此外,浙江大学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对约350名3-5岁儿童的跟踪调查显示,当儿童接触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和平板)的时间越久,其语言发育的速度也就越慢(该研究呈正相关性)。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语言的发展要遵循这些条件:

1.儿童获得语言的语言环境不能过于单一和复杂;

2.在语言发展的初期,父母及家人必须保持长期的高质量语言刺激;

3.语言习得方式要遵循先易后难,先词后句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是如何影响儿童语言的呢?

1.手机所呈现的复杂内容可能会干扰语言的形成

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所呈现出的内容往往具有画面感染力强、声光足的特点,这是为了吸引用户长时间停留。

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连成年人都不免沉溺其中,更遑论认知尚不健全的孩子。长期接触这类内容很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被“同化”,从而导致本身语言发育被取代,阻碍了自身语言的发展。

2.单一的二维画面可能影响孩子对具体事物的认知

无论手机上的内容如何绚丽多彩,但本质仍然是单一的二维画面,长期接触手机很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认知受到限制,无法具体认识立体的现实事物。

再加上许多画面内容的内在逻辑过度“成熟”,反而造成了儿童理解和认知的负担。这样的后果就是儿童的逻辑是一段段的,没有完整的逻辑顺序,认知和语言自然也无法得到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快节奏的短视频可能会丧失语言刺激的作用

很多父母以为让孩子抱着手机刷短视频并没有关系,在他们眼中手机和自己小时候的电视并无二致。但是,你们忽视了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电视呈现的内容是长篇幅的内容,有相对完整的剧情和人物形象。

可短视频中的画面呢?那是完全满足于大众需求的快节奏的音视频,他们输出的内容不管多么五光十色,但本质是相同的。而这样的单方面刺激,只会让儿童失去语言成长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业老师这样建议

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初期的小朋友,父母要严格控制他们玩手机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并且在其他时间多和孩子交流,刺激他们的语言发育,避免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