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51年7月,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

经过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终于把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逼到了谈判桌前。

7月13日,联合国军为了削弱我志愿军的抵抗意志,以更大的战果换取谈判的主动权,制定了著名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

李奇微想凭借美军的空中优势,对中朝军队的补给线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以达到彻底瘫痪中朝军队补给线的战略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我志愿军铁道兵在刘居英将军的有力指挥下,众志成城、不怕牺牲。

以各种独创的抢修方式,保障了补给线的运行通畅,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为朝鲜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事后,在听到刘居英“反绞杀”作战的工作报告后,刚刚接替彭老总出任志愿军代总司令的陈赓将军,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严重的轰炸封锁下,我军仍保证了供给,这是一个奇迹。”

那么,刘居英将军到底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反绞杀战”胜利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党中央对刘居英非常欣赏,当初派遣他到哈尔滨创建军事学院的时候,他的任命状还是由毛主席亲笔所写的。

那时的刘居英才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既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又有夯实的文化基础,确实是搞军事科研的不二人选。

但是,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位在朝鲜战场立下了赫赫军功,又被毛主席亲自点将赴东北搞军事科研的刘居英,当年在入学考试的时候,竟有一门学科考了0分。

刘居英出生在吉林,与哥哥刘志贤(陆平)都曾就读于长春市的自强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12岁的刘居英小学毕业了。

当时的东北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刘居英家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为了让大儿子能够读高中,父亲早些时候卖了5亩良田,此时已再没有能力供次子居英读书了。

思来想去,父亲最终还是狠下了心来,让老二辍学回家。

刘居英不甘心就此辍学,遂与父亲大吵了一架,之后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去吉林市投奔已经出嫁的大姐。

大姐的家境也不怎么好,不过好在刘居英考上了吉林师范附中,这所中学不收学费,大姐只需要补贴弟弟一些生活费就行了。

在吉林师范附中学习期间,刘居英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在此后秘密加入了共青团。

但仅仅2个月后,吉林特支就遭到了破坏,他被迫跑到了北平。

当时,张学良在北平创办了两所食宿全部免费的学校,供东北的流亡子弟读书。

刘居英在其中一所学校里苦读了一年,最终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上了北大。

值得一提的是,他当时的英语水平极差,入学考试时,他的英语成绩竟考了“零蛋”

不过在发榜的时候,刘居英凭借优异的数学成绩,被北大化学系“单科录取”

在北大,刘居英再次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组织对他很器重,让他在同学中找寻思想进步的人,将他们发展为共青团员。

几个月后,刘居英果然不负众望,发展了七八个人,其中有一位女同学名叫王季青。

后来王季青参加了革命,经贺龙的介绍与一位旅长结为伉俪,而那位旅长,就是后来的开国上将——王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随着《何梅协定》的正式签订,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华北大地的侵略。

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爱国学子们纷纷走上街头。

他们高举爱国标语,喊着“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呼吁国民政府立刻停止内战,将枪口对准日本侵略者。

怎料,国民政府非但对爱国学子们的请愿视而不见,甚至还用高压水枪、皮鞭、枪托对游行队伍进行暴力镇压,先后逮捕了30多人,数百人因此而受伤。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刘居英在“一二·九”运动中担任北大学生纠察队队长,表现很突出。

在与军警的混战中,他和大哥陆平赤手空拳地从对方手里抢来了水龙头,用水龙头喷得军警抱头鼠窜。

“一二·九”运动后,国民党当局将刘居英列进了逮捕名单。

此后,党组织出于保护刘居英安全的考虑,将他调离北平,让他到河南工作。

刘居英从此转战豫西,为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950年10月,党中央为了不让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新中国的境内,决定派遣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军抵抗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为了保证百万大军以及弹药粮食能够按时运到前线,党中央将时任中长铁路局局长的刘居英派到了沈阳,让他全权指挥各个铁路局的军运工作。

刘居英来到沈阳后,立刻对铁道兵团的人员进行了重新部署。

他以铁道部的骨干为班底组建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担任线路抢修的抢险工程队,其成员大部分为志愿军铁道兵团以及东北铁路局的铁路工程队;

另一支则是负责协助运输工作的援朝大队,其成员主要由铁路运输职工组成。

就是这差不多两万人的队伍,肩负起了朝鲜战场铁路交通的抢修抢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美军的空中优势,入朝之初,大家就已经做好了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可当中美两军在朝鲜半岛真正交锋之后,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军区的首长们忽然发现,铁路运输任务远比此前他们预想的要严峻得多。

所以,在1950年12月,大家临时作出决定:

以铁道运输指挥所为基础,成立铁道运输司令部,刘居英任司令员,负责统一计划,组织军事运输,监督铁路系统完成军运任务。

此后,刘居英指挥铁道兵团的战士们,在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下,用鲜血与生命保持了运输通畅。

但队伍伤亡之大,时常让刘居英感到万分痛心。

1951年1月下旬,在沈阳召开了一次志愿军后勤工作会议,周总理也出席了。

会上,诸位将领一致认为,只要我军的物资供应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那么志愿军们一定会取得更多的胜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可这些人中,又有几人真正清楚铁道兵的难处呢?

最后,还是周总理提议:

“让铁道运输司令谈一谈吧。”

刘居英本想简单地讲5分钟,哪承想,话匣子一打开便再也收不住,足足讲了45分钟才算完。

只见身材高大的他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眼含泪水,哽咽地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

“敌人的飞机让我们吃尽了苦头!我手下不知有多少战士被敌人的炸弹炸死!我需要有能教训这些飞机的高射炮!”

事后,周总理答应刘居英:

“给铁道运输司令部,派三个高炮师。”

1951年5月,刘居英入朝参战。

2个月后,美军为了让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谈判代表尽快妥协,制定了一场针对朝鲜北部铁路交通线的空中封锁计划,企图发动一次针对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绞杀战”。

“绞杀战”一词源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

1944年1月,盟军对德国据守的古斯塔夫防线发动了猛攻。

按照盟军指挥官的预测,最多只需48小时,德国人的防线就将崩溃。

可哪承想,直到4月份,盟军依旧没能成功拿下这里。

万般无奈之下,盟军使出了“杀手锏”——封锁德军的补给线。

从4月份开始,盟军对德军的铁路运输线进行了长达54天的空中封锁。

据统计,盟军在这次行动中,先后共出动了5万架次飞机,投掷了1.23万吨炸弹,摧毁了德军一万多辆卡车,基本切断了德军从意大利北部通向罗马的所有交通线路。

最终,德国守军因迟迟得不到补给,无奈放弃了阵地,撤出了古斯塔夫防线。

后来,类似于这种以空中力量封锁敌人交通运输线的作战,就被人们称之为“绞杀战”

从1951年9月开始,美军对朝鲜北部的铁路系统进行了疯狂的轰炸。

当时美军第5航空队的司令长官埃佛勒斯特中将,甚至给每个战斗轰炸机联队制定了任务指标,即:每个联队至少要摧毁15至30英里的铁路线。

在美国军机的狂轰滥炸下,平壤、新安州、顺川、宜川等地的重要铁路桥梁几乎全部被毁,我志愿军的物资供给险些陷入全面瘫痪!

面对这样的困境,刘居英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任务吗?

从1951年9月开始,美军的炸弹就像雨点一样,砸在我军的铁路、公路、桥梁上。

据史料记载,在我军的铁路路基上,几乎每7米就会落下一枚炸弹。

为了最大化杀伤我军的铁路抢修人员,美军在投掷的弹药中夹杂了子母弹和定时炸弹;

为了让我军隐蔽在树林中的车辆无处遁形,美军还会投凝固汽油烧弹放火烧林!

当时的美军甚至扬言“要摧毁中国军队的所有公路交通”“要摧毁每条线路上的每辆卡车和每一座桥梁”

多年以后,刘居英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也不禁感慨:他自参加革命以来,还从没见过如此残酷的战争。

敌人依靠空中优势,肆无忌惮地对我们的交通线进行摧毁。

看着天空上呼啸而过的战斗机,刘居英一把将帽子摔在了地上,大声骂道:

“老子跟你美国鬼子拼了!看看谁能斗过谁!”

从那之后,刘居英几乎天天呆在前线,在掩体内顶着敌人的轰炸,指挥着部队执行抢修、抢运工作。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抢修计划,刘居英几乎每天都要到前线巡视,有好几次,敌人的炸弹差点炸到他所乘坐的吉普车。

为了适应战场形势的需要,志愿军铁道部的全体人员在刘居英的指挥下,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颠覆性的抢修方式及运输方式。

比如:为了躲避敌人的轰炸,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彭敏,根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经验,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潜藏于江水之下的“水下桥”

根据他的创意,铁道兵团的官兵们用铁轨、石条以及涂上沥青的枕木,在辑安城南3公里处的江水之下建了一座长300多米的桥。

由于此桥的桥面潜藏于江面下,美军的飞行员在空中根本发现不了,志愿军的不少物资得以通过这座桥快速地运往前线。

后来,彭敏将“水下桥”的成功经验上报给了抢修指挥部,二师副师长陈兆舟受到了他的启发,在清川江的下面也造了一座“水下桥”

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美国的飞行员们也没有发现这座桥的存在。

再比如:军事管理总局的何彬部长,根据当时战场的特殊形势,发明了“片面运输法”

所谓“片面运输法”,就是利用敌机轰炸的短暂间隙,向前线方向连续发出数列军用列车,只向一个方向发车,一个区间也可以放入几趟列车。

这种运输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向经常被封锁的区段输送大量运输列车。

根据史料记载:1951年安东鸭绿江桥修通后,志愿军采用“片面运输法”,一晚上的时间便抢运了12列计276车

2天之后,大桥再次被敌人炸毁,如果按照此前的传统运输法,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军列最多只能走6个往复。

相比之下,“片面运输法”的效率显然更高。

就这样,在刘居英的指挥下,志愿军铁道兵团上下一心,以各种打破传统的方式方法,保障了前线物资的运输与供应,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