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爸拿到了养老金,他是1963年出生的,总共缴费了35年。
拿到养老金之前,我爸满脸笑容,觉得可以退休过好晚年生活了,但是没想到,拿到养老金以后,他却愣住了。
为什么会愣住呢?主要就是因为,实际到手的养老金,跟他预想的差距有点大。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我爸的养老金有多少。
我爸截止退休之前,个人账户总额是9万元,根据养老金核算单上显示,他的平均缴费指数是0.65,缴费年限是35年。
他是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养老金的计算就比较简单,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是等于个人养老金账户总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由退休年龄来决定的,我爸是60岁退休,因此他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
所以呢,他的养老金数额为:9万÷139=647.48(元)。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只比较难的,公式是等于:
本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1+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本年度计发基数是8000多,我们为了便于计算,直接取8000来算。
累计缴费年限是35年,其中30年是实际缴费年限,5年是视同缴费年限。

代入数据,得到基础养老金为:
8000*(1+0.65)÷2*35*1%=2310(元)。
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本年度计发基数*视同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过渡系数为1.3%。
代入数据得到:
8000*0.65*5*1.3%=338(元)。
那么,总的养老金为:338+2310+647.48=3295.48(元)。
我爸拿到这样的养老金后,心里空落落的,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养老金,至少能够达到5000元呢。
我看完他的养老金核算单以后,告诉他这样的养老金,在企业退休人员里面,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水平,也就在3000元上下。
我爸之所以会觉得自己的养老金,能够达到5000元,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缴费了那么多年,养老金不会少的。

对于他的疑惑,我告诉他,之所以养老金不高,主要是因为缴费档次低,虽然缴费年限长,但是用处不大。
养老金的多与少,主要是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缴费档次,一个是缴费年限。只有两个都高的情况下,养老金水平才能够比较高。
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档次越高,最终拿到手的养老金,才会越多。
我爸听完后,有点懊悔地说,早知道就已经多缴费一些了。
通过我爸的例子,我也想告诉那些还有五年以上才退休的朋友,如果你想退休以后,养老金高一些,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现在起,提升缴费档次,只要档次提升上来了,那么你最终拿到手的养老金,就能够得到提升。
最后,养老金是每一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障,在这里我也希望,所有老年人朋友,都能够拿到一份满意的养老金,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