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政府的不断努力加强了中俄能源往来,加快了许多合作项目的进展。虽然双方的关系密切,合作基础良好,但仍然要讨论一些重要问题。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相关部门与中国方面展开谈判后,已经准备好了一份关于远东天然气供应的政府间协议草案,只需要双方达成一致就可以签署。这份协议规定了两国在远东天然气供应问题上的基本合作条件,有助于增强双方的协调。具体而言,该协议建议在俄滨海边疆区的达利涅列琴斯克市和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市之间修建一条跨越乌苏里河的跨界运输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俄气正在通过高速公路向中国运送天然气。然而,在与中国的谈判尚未达成完全一致之前,俄方就公布了协议草案,这表明普京政府对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迫切需求。

尽管在最近的战争中俄方暂时占上风,但乌克兰军队仍未被完全击败。在短时间内,乌克兰冲突预计不会很快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战争开支。然而,在西方实施的制裁下,俄方经济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根据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数据,去年俄罗斯GDP下降了约3%。尽管衰退没达到西方预期的严重程度,但这已足够让普京政府感到警觉。

然而,在制裁的限制下,俄方现在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很有限。特别是在天然气领域,俄方目前只有土耳其和中国是相对稳定的出口方向。然而,土耳其对天然气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原本天然气价格就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埃尔多安政府要求俄方至少提供25%的折扣。因此,俄方真正的优质大客户实际上只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普京政府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些项目呢?

这是因为在国际上,长期天然气合同通常采用“照付不议”的模式。简而言之,即使买方没有进口天然气,也必须依照合同支付款项。如果卖方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按时提供天然气,买方仍需根据协议支付一定金额。尽管这明显对卖方有利,但由于价格更低且供应相对稳定,这种模式仍然是国际上常见的天然气交易方式,尤其是管道天然气交易。

我们自然明白俄方的打算。但是,交情归交情,生意必须正常进行,并且与中国的天然气合作必须符合我国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在普京政府大力推进一年之后,“西伯利亚力量2号”和“远东”管道项目仍在进行相关谈判的原因。去年9月,普京本人在公开场合曾表示,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谈判对手。

然而,我国早已与中亚国家展开了天然气合作。即使在俄方加强对华能源出口的2022年,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仍然是土库曼斯坦。仅在去年10个月内,我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口了超过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去年全年,俄方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我国运输的天然气也不到150亿立方米。再加上我国从未放弃通过海上和西南通道,从中东、澳大利亚等地进口天然气的计划,俄方想要抢占中国天然气市场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