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就流传着“中医不让喝牛奶”、“中医排拆喝牛奶”、“中医说牛奶是多种疾病的元凶”等说法。我不知道哪些人可以代表中医,但我知道,至少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王孟英等历代名医,都没有说不能喝牛奶、牛奶有毒、或喝牛奶会致病等。反倒是总结了很多喝牛奶的好处以及牛奶的喝法。

让我们从现代营养学和传统中医两个方面,重新认识牛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营养成分

牛奶经常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但其实它最突出的营养成分只有钙和蛋白质,尤其是钙。

  • 1、钙

牛奶中的钙含量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却是人体补钙性价比最高的食物来源。虽然黑芝麻每100g的钙含量高达780mg,但我们日常不可能每天都吃100g黑芝麻,钙是补足了,但脂肪也远远超标了。

普通牛奶,通常每100ml的含钙量大约是100mg左右,优质牛奶的钙含量还会更高。每天喝一盒250ml的牛奶,至少能摄取250mg的钙。《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奶及奶制品300-500g,从中摄取的钙,就能满足人体每天对钙的需求量的一半。而且牛奶中的的钙磷比相对比较符合人体的需求,吸收率比较高。

  • 2、优质蛋白质

牛奶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虽然含量不算高,大约只有3%,但是牛奶的食用量大,喝一盒250ml的牛奶,就得到了大约7.5g的蛋白质。鸡蛋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达到13.3%,但一个鸡蛋大约只有40-50g,一盒牛奶的蛋白质不比一个鸡蛋的蛋白质少。

现在孩子的平均身高、体重跟以前相比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跟喝牛奶有一定的关系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中医观点

中医连人和动物的分泌物都能入药,又怎么会排斥牛奶呢?翻开各种中医典籍,也都没有找到“牛奶有毒”的说法,倒是列出了不少牛奶的作用。

《名医别录》中把牛奶列为上品,有“补虚羸,止渴”的作用;孙思邈和李时珍都特别提出,“老人煮食有益”、“老人煮粥甚益”;王孟英说它“功同人乳。善治血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火盛者宜之。”《中华本草》中也记载着:“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主虚弱劳损。”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分享一个案例:唐太宗得了痢疾,众太医的方法都无效,只能在民间寻找高手。后来有人推荐了一个方法,用荜茇煮牛奶喝,唐太宗喝了之后,很快就好了。过了几个月,痢疾复发,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又好了。唐太宗一高兴,就给献方之人封了个三品官。

中医反对的不是喝牛奶,而是盲目喝牛奶。

很多人喝牛奶会拉肚子,营养学的说法是“乳糖不耐受”,中医则认为,是牛奶性质寒凉。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各种乳品中,包括人奶、牛奶、羊奶等都含有乳糖。乳糖不能直接被身体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乳糖酶分泌不足,没有分解的乳糖直接进入大肠,就会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产生乳酸、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道蠕动,就会引起腹痛、腹泻;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在肠道内聚积,使肠道蠕动加快,就会出现腹胀、腹泻。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只占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是继发性的,尤其是婴儿,大多数都是因为肠道功能还未发育完善,乳糖酶分泌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分泌逐渐增多,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就可以缓解或完全消失。成年人的乳糖不耐受,很多也是因为饮食习惯或肠道健康等问题引起的,调整饮食习惯、改善肠道健康后,通常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

牛奶真的性质寒凉吗?

不同中医对食物寒热属性的总结会略有不同,比如,《名医别录》称牛奶“微寒”,孙思邈和李时珍也认为牛奶性质是“微寒”的;而《唐本草》则认为牛奶“性平”,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牛奶“性平”。

到底是微寒还是性平,这并不重要,因为“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说到寒凉之物,我们平时喝的水也是寒凉的。如果论等级,牛奶只是“微寒”,而水则是“寒”,水都能喝,牛奶怎么就喝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中医叫我不要喝牛奶?”

尽管如此,有人看中医时,中医的的确确叮嘱了不要喝牛奶。我在给顾客的咨询中,也没少强调过,暂时不要喝牛奶;平时讲课时也经常说牛奶不是非喝不可。这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任何食物都有其偏性和宜忌,对于健康人来说,各种食物都可以均衡摄入,但对于身体亚健康的人来说,本身的阴阳寒热已经失衡,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来调整失衡的状态。

阳虚体寒,尤其是脾胃虚寒,湿气重的人,是不适合喝牛奶的,包括其他寒湿之物也是不适合吃的。有的顾客来咨询,身体一派痰湿之象,脾胃虚弱,过敏、湿疹、腹泻问题频发,这种体质的顾客 ,除了提供调理方案外,我也要叮嘱他暂时不要喝牛奶。但等身体调理好之后,牛奶并非禁忌之物,可以当作一种普通的饮料,想喝可以喝,不想喝也不需要强求。

大家觉得中医反对喝牛奶,是因为现代人脾胃虚弱、痰湿严重的人太多了,十之八九都是这样的体质,所以,很多人都会听到中医叫不要喝牛奶。最后就演变成了“中医排斥喝牛奶”、“中医认为喝牛奶会生病”……

为什么现代人这么多这种体质呢?跟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生活环境等有关。现在的食物太丰富了,天天大鱼大肉,还有雪糕冷饮、点心零食、奶茶饮料……过多的饮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而这些好吃美味的食物,又大多是易生痰湿之物。现代人的压力大,思虑多,多思则伤脾。夏天本该晒太阳、出汗的季节,却天天待在空调房里,身体的寒湿之气无处排放。最后,就导致了“全民脾虚”、“全民湿气重”了。

牛奶只是众多普通食物中的一种,它不比任何一种食物高贵或完美,也需要因人而宜、因地制宜。

脾胃功能比较好的人,每天喝1-2袋奶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把牛奶当水喝,脾胃迟早也会出问题的。中医讲的是求中,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除此之外,牛奶可以有很多好的喝法,即使是轻微脾虚、轻微乳糖不耐受的人,也完全可以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姜撞奶

广东人喜欢喝姜撞奶,因为广东气候潮湿,炎热的时间持续特别长,所以当地人脾胃相对比较弱,人也长得相对更瘦小。牛奶虽然滋补,但脾虚体寒的人又不适合,而姜恰恰是温中散寒的,和牛奶搭配起来,再合适不过了。

姜撞奶不仅中和了牛奶的寒性,可以放心食用,还带来了不一样的风味和口感。

我比较喜欢做红糖姜撞奶,口感像豆腐脑一样,又滑又嫩,还有姜和红糖的香气。做法也很简单的。

准备材料:牛奶1盒,生姜40-50g,红糖少许。

做法步骤:1、把姜洗净,切成小块,放到料理机里搅碎。

2、把搅碎的姜末装到纱布袋里,挤出姜汁,平均放到2个碗里,备用。

3、牛奶中加入少许红糖,加热至70-80度。

4、趁热将牛奶从高处倒入姜汁中,静置10分钟,牛奶凝固即可。

Tips:如果有榨汁机可以直接榨取姜汁。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姜撞奶越容易凝固,蛋白质含量少,姜撞奶的质地就会比较稀。牛奶加热至锅边有一些小泡泡时,差不多就是70-80度了。

  • 2、奶茶

新疆、内蒙人喜欢喝奶茶,因为这些地区的饮食肉比较多,蔬菜比较少,而茶有消食解腻的作用,茶和奶的碰撞,正好符合这些地区人们的身体需要。

做奶茶的茶一般用红茶或砖茶,都是经过发酵后的茶,性温,味道更醇厚,不仅可以中和牛奶的寒性,还能增加风味。

自己在家煮奶茶也很简单,先煮好一锅红茶水,再把牛奶冲入,喜欢甜的,再加入适量的糖调味即可。如果对自己的厨艺比较有信心,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煮奶茶。

准备材料:红茶10g,牛奶600ml,白砂糖少许。

做法步骤:1、把红茶和白糖放入锅中,用小火炒制。

2、等白糖完全融化后,加入适量开水。

3、等开水微微起泡时,加入牛奶,搅拌均匀。

4、煮到牛奶微微起泡时关火。

5、过滤掉茶叶后就可以喝了。

Tips:白砂糖放多少主要由自己的口味决定,喜欢喝甜一点就多放一点;如果喜欢味道浓一些,煮茶时加的开水可以少一些,如果想喝淡一点,开水可以多加一些;煮牛奶时可以再加入1勺奶粉,让奶茶变得更香浓。

结语

并不是所有人喝牛奶都需要这么麻烦,孙思邈和李时珍都认为老人很适合喝牛奶,因为通常老人的体质偏阴虚,牛奶是可以滋阴补虚的,正好适合。很多人也认为睡前喝牛奶有助于睡眠,其实这是有讲究的,阴虚失眠的人才适合喝牛奶助眠,阳虚、脾胃不和的人睡前喝牛奶,会使睡眠更加不好。

不要再说中医排斥喝牛奶了,中医是让大家不要盲目喝牛奶,先辨清体质,适量饮用。相较于纯牛奶,中医更推荐各种奶制品,如姜撞奶、奶茶、奶豆腐、奶酪、酸奶等。如果体质确实不适合喝牛奶,也不要纠结,不管是想补钙还是补优质蛋白,都可以通过其他食物合理搭配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