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长海县迎来了海上养殖丰收季。凌晨3点,大长山岛镇兴国金茂海洋牧场养殖工人们就乘船出海开启了一天的劳作。兴国金茂养殖工人张明远告诉记者,他们出海时间一般在8个小时左右,一船能出4万斤牡蛎。按今年一斤牡蛎5.5元算,这一船能卖2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海因地处北纬39°C,海水温度低、换水量大、水质好等优势,使得长海牡蛎肉质肥厚,口感鲜美。每年7-10月的牡蛎丰收季,都会有大批的牡蛎从海中被捞出进行售卖和分拣。

今年41岁的秦宇贺,是兴国金茂海洋牧场的负责人,养殖牡蛎已经有17年。他告诉记者,今年自家海洋牧场的牡蛎,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了20%,达到400—500万斤。牡蛎捕捞上岸后,除了带壳销售外,还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分拣送进工厂加工成牡蛎肉进行销售。

除了牡蛎丰收,眼下在东北地区最大的海胆养殖基地壮元海生态苗业盛产的虾夷马粪海胆也进入了丰收扫尾阶段。6月至今,每天都有近万斤马粪海胆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由于今年马粪海胆行情上涨,8-9个头一斤的海胆售价65元左右,相比去年上涨30%。作为长海海胆养殖龙头企业,近年来,壮元海深耕现代海洋牧场,打造特色海洋品牌,海胆产量占大连地区三成以上。

据长海县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54944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实现稳步增长。水产品产量30.8万吨,同比增长9.8%。其中,养殖产量28.9万吨,增长11.1%。

长海县海洋渔业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海产养殖的大丰收得益于长海县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控制浮筏养殖规模,疏密减量。印发了《长海县浮筏养殖指导性规范》,要求加大筏距、排距、吊距、网笼层次,扩大养殖空间,减少单位水体养殖密度,养殖生物量构成合理,保持水流畅通,提高养殖区域水体交换速率和净化能力,减轻养殖生物自身产生的污染,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病害发生。并加强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等水产科研教学机构的合作,对养殖业户进行培训,在牡蛎新品种研发、养殖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推动牡蛎养殖、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科研院校成立产业创新联盟,提高牡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调整养殖品种与养殖规模及营销模式,促进全县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

张学峰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