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明用宿墨作画,画出了个性——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山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宿墨指隔夜的墨,因静置已久,墨汁烟粒有所脱胶,颗粒分化了一些出来,颜色近乎松烟,减少了光泽感,增加了覆盖力。作为一种墨法,宿墨最早在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里提及,以往画家偶尔亦用来丰富墨相,并没有物尽其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山明画语:绘画风格的演进、最初的觉悟往往来自生活的启迪与联想。生活不但赋予创作以思想、灵感与形象,同时也推动着绘画语言的思变,而这种思变不同于对他人的借鉴,它明显带有原创性与个性的特征,因此经常会导致艺术表现上的某种升华,并为个人风格的最终形成带来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传统的继承,前人给了我们许多经验和启示。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认为,对传统的认识应是动态的,应以当代的审美观念去进一步研究与拓展,对传统进行再认识。带有时代特征的再认识。将会对现时的中国画发展带来不同于以往的思维空间,使中国画的演进产生亮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对中国人物画充满着情感与信心。今天正处于人物画发展史的高峰期,尽管历史上其传统的积淀相对较薄,但正因为此,历史为人物画留下的开拓与创新空间却比其他画种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时代的人的形态和生产与生存方式的变化,所产生的许多新的绘画上的课题,都有待今天的人物画家们去适应、求索与创造,这是极具吸引力的诱惑。时代给了我们更大作为的机会,同时也将历史的责任交给了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