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副国务卿纽兰离开蒙古之际,蒙古政府的外交动态令人瞩目。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派遣外长巴特策策格前往中国,不仅是一次高级别的外交行动,更被视为自己访华的前哨,为了探讨合作领域并进一步强化两国关系。这个战略棋局充满了复杂性,其中涉及到贸易、基建、旅游、环保、文化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议题。

蒙古政府在纽兰访问期间,表现出了对美国这个重要“第三邻国”的高度重视,明确表示希望巩固战略伙伴关系,基于共同的价值观扩大合作。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积极回应,表示美国以蒙古的“第三邻国”身份自豪,并愿意在贸易、经济、投资和反腐败等领域进一步合作。
蒙古,作为地理位置处于中俄两国之间的重要国家,已成为美国外交的关键焦点。特别是随着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中国的紧密合作,蒙古的地缘政治地位变得愈发重要。例如,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即要从蒙古经过,这加强了蒙古在中俄战略合作中的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蒙古政府采取了一项战略决策,即通过与中美两国保持良好关系,最大程度地获取利益。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一直旨在抵消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对蒙古带来的影响,以确保自己的国际地位。虽然蒙古一直是上合组织的观察员国,但过去一直未表态要成为正式成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蒙古担心这样的举动可能引起美国的不满,进而影响其与美国的关系。

然而,如果蒙古最终选择成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这将为整个区域的合作提供更广泛和深入的机会,实现真正的共赢。尽管如此,蒙古政府最近还是婉拒了上合组织的邀请,坚持维持观察员身份。奥云额尔登的决策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他认为上合的正式成员身份对蒙古的经济贸易影响有限。目前,中俄蒙合作的核心是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以及俄罗斯需要通过蒙古来规避制裁的需求。蒙古坚信自己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连接中俄两国的桥梁,因此上合组织的框架在这一合作中相对次要。

其次,蒙古政府担心可能激怒美国。尽管蒙古在第三邻国战略中将中俄视为首要伙伴,但它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第三方来平衡中俄的影响,而美国显然是首选。巧合的是,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离开蒙古后不久,美国副国务卿纽兰的专机便抵达,意在探询蒙方对上合组织的立场,并试图争取蒙古的支持。

巴特策策格不仅是奥云额尔登访华的前锋,还承诺将长期稳定地向中国供应矿产品,扩大农产品出口,并期待早日实现中蒙2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善运输基础设施,因此蒙古还允诺加强与中国铁路的衔接,改进口岸基础设施。
蒙古的外交政策选择和行动显然受到了周边大国的复杂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