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夏天的记忆

文/李喜平

秋风起,天渐凉。水洪池观秋,回来时,路过万阳湖,湖东的荷塘中依然有荷花在开,夏日里几次观荷的记忆和感受,不由得涌上心头。

我对荷情有独钟。是因为周敦义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还是因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者因为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原来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

01

六月中旬一个周六的上午,天空中飘着细雨。惦记着夏天的荷,淋着雨,匆匆来到清趣园。绕荷塘一周,我看到一朵绽放的荷花。啊,荷花开了,尽管只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有十好几个,荷塘渐渐热闹起来。满塘的荷叶都铺展开来,越发显得荷叶田田,荷塘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氤氲着生命的气息。荷叶中心低凹处,一团雨水随着荷叶的摆动,一漾一漾的。

清趣园是邻北蟒河的一处城市公园,建园较早,与古老的宣化街隔河相望。园中有湖,湖的东部有宽广的水域、有小小的游船,湖的西部是荷塘,这荷塘颇有些年份。我不知道湖中的水从哪里流来又流到了哪里去,感觉上,湖中的水面要比蟒河中的水面要高一些。荷塘的西北角有一棵垂柳,紧挨着荷塘有一个湖心亭,湖心亭是观荷的所在,莫名的被一个动物展览的圈占。清趣园是我观荷最近的地方,最近几年,年年夏天我都会到此观荷。每每有些小心思,都会到此,看到纯洁的荷花,都会忘却心中的烦恼。

荷塘中荷叶田田。高低、大小、形状、姿势、颜色都很整齐,那是一种养眼的绿,一种浅熟的绿,一种充满生机的绿,一种透亮透亮的绿。荷叶的背部有清晰的叶脉,记录了生长的痕迹。荷叶也是一把撑翻了的雨伞,那是风儿用力过大了吧?雨时,漏斗形的荷叶,是靠弯腰低头才能把漏斗里的雨水倒掉的,那一弯腰一低头,就成了曼妙的舞蹈。

细细的雨丝,依然飘着。我想,如果雨再大一些、花再多一些,穿着布拉吉的洋学生打着一把花纸伞,听着雨敲荷叶的声音,看着雨滴从荷花的花瓣上滚下,一定会吟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02

6月22日是端午节,它的前一天是夏至。端午节,万阳湖访荷,这便是夏天的记忆了。

我到万阳湖时大概九点左右,晨露已收,阳光正炽,荷塘中的荷花开得正鲜艳。粉白、紫红,绿中有白、红中有紫,多彩的花瓣玩转着颜色的万花筒。荷叶口吐莲花,蜂儿啊,流连在高低错落的花蕊中些许沉醉,忘了采蜜忘了飞。

桥下阴凉处,有人垂钓。有一对中年人,像是夫妻,男人凝神盯着钓线上的浮标,女人深情地窥视着男人生动的脸庞。男人爱钓,女人爱爱钓的男人。廊桥上,也有一对年龄稍大的夫妻,女人背后是盛开的荷花,她高唱着《洪湖水浪打浪》,男人举着手机,跟拍,不知道是直播还是回去后剪辑制作。河岸的亭台前,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表演着课本剧。

骄阳下的荷塘,荷花⼀株株挺立在那儿,它们姿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花瓣紧紧地抱在⼀起,像⼀个熟透的大桃⼦;有的半开着,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的头发长得只露出半张脸;有的全开了,露出金黄的花蕊,像小朋友的笑脸。

粉红色的荷花,像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荷花的花瓣上有一层一层的小道儿,看起来更加生机盎然。荷花的花瓣有两层,外⾯的一层向四面展开,内部的花瓣围着⼀个圆圆的淡绿的还没有成熟的莲蓬。花瓣的顶部是红色的,渐渐往下就是粉红色的了,好像画家用一支画笔饱蘸了红,从上往下由浅入深画出来的。而且每一片花瓣都像一个大勺⼦。有几朵荷,它的茎是碧绿色的,上面有很多墨绿色的斑点。一朵硕大的荷花,开在刚刚离开水面的地方,从几片荷叶中探出头、露出脸,就在我蹲下身子拍照的时候和我打了个照面。

有了荷花,当然少不了荷叶的映衬,荷叶像一把把大伞,为这些少女遮风挡雨,使得这些荷花更加粉嫩,更加秀美。有了荷叶的衬托,仙桃形的花苞更加的饱满,更加的丰腴。

整个荷塘我看到了一个莲蓬,莲蓬是青涩的、新鲜的、羞怯的,她似乎想等等小伙伴。有一片睡莲,就在廊桥的左边,莲叶平铺在水面,安静安祥、鲜活自然,舒展舒缓、随性随意,越发显得莲梗的挺拔、花的调皮,花苞的生动新鲜。

站在河堤上,整个荷塘尽收眼底,荷花、荷叶、莲蓬、荷苞,花儿、朵儿的纹路,梗与叶的交叉,花与苞的错落,花瓣上颜色的渐变,叶脉与水团的絮语,热闹与热烈,嫩嫩的生机。真想变成一个蝴蝶,数一数一朵花有多少个花瓣;真想是一条鱼儿,钻入水中,看看有了莲蓬的那个茎,是不是已经有了藕的雏形;是一滴水珠也行,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听一听风过莲叶的呼哨声。

也想,坐在小船上,把脚丫伸到水中,屏住呼吸闭上眼睛,把耳朵贴在那朵粉红的荷花上,亲吻那带有绒毛的莲蓬,那样会不会把花儿、叶儿、根儿弄疼,田田的叶如何准许船儿混在其中。把灵魂和感觉绑在风上,抚摸映日荷花别样红。让那鲜活,浸润灵魂;让那生动,震撼感觉;让那自然的诗意,荡涤我们的心灵。

03

七月初,五龙口景区采风,遇见了烟雨中的猕猴王国、烟雨中的画屏峰,烟雨中的美景触动了我的心灵。我想雨中的荷花一定很美,雨中的莲叶一定很美。我知道208国道沁河桥的北端西侧有一处荷塘,车过沁河桥,伸长脖子我也没有看到荷花的影子。

周六的早上,我是被窗外的雨声聒躁醒的。酝酿了好几天,雨终于开始下了,在荷花正开的时候,在周末休息的时候,那雨中的荷花、荷塘,是我期待的。

“风是丛林间分出的,雨是星辰里跌落的,爱和露水是莲叶攒了许久的,只是,一朵莲花的等待和盛开,是与生俱来的。”

匆匆吃了早饭,和妻子一起驱车万阳湖。

站在河岸上,放眼湖中的荷塘,烟雨濛濛的荷塘别有一番景致。荷花、荷叶、莲蓬,廊桥、台阶、撑伞的钓者,一簇睡莲,几个野鸭,像极了雨中的江南。

拾级而下,踏上湖中的廊桥,来到荷花的中间。雨中的荷花,如同浴中的美人。雨水淅沥,打着荷叶、荷花,那娇红的荷花就像是佳人胭脂未施匀。一阵风来,碧浪般的荷叶翻滚,上面的雨珠如同珍珠,零落四散。雨里的荷花,更加生动,也更加有灵气了。

雨小时,雨丝轻柔。饱满的荷苞上始终挂着几个晶莹的水珠,荷叶中心的水泡也在慢慢变大,花瓣边缘上的水珠也越来越大,当水珠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水珠扑通一声掉到水里。雨大时,激越的雨,敲打着荷叶,叮叮当当,荷叶中间越来越多的水,停一会儿倒一下,停一会儿倒一下,雨越大倒的也越快。弯腰低头,满塘的荷叶次第摇晃,密密的雨逼着荷叶在跳舞。如果不是雨中观荷,哪里能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致。整个夏天,我一定错过了许多大自然的恩赐。

雨小、雨大,那莲花的茎、莲蓬的茎,一直是直直的,也许会左右摇摆,那腰是不会弯的。一瓣瓣荷花的花瓣像一个个斜伸的手掌,小心的托举着、呵护着花心的花蕊,慢慢地,花蕊成长为莲蓬。荷花总是面向天空,莲蓬也是倔强地向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向上的气场,蓬勃的力量。

雨中的荷花,许多都缺少有花瓣,荷花虽残而不蔫,水中的花瓣像一叶叶扁舟,坐着顽皮的蜻蜓。

荷花为雨水洗礼,平时明艳的胭脂色,也透出恬静温婉的气息,此时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位名门淑女,美得毫无攻击性,让人只想亲近它。“菰蒲响雨午潇潇,尽洗胭脂取寂寥。一鹭偶依疏影立,双鱼忽破静机跳。”菰叶蒲草响起了潇潇的雨声,夏雨洗遍了胭脂色的荷花,池塘里一派寂静。

雨停了,一只白鹭依着荷花伫立,影子倒映水中,好像在默默地传情。两只鱼儿忽然跃出水面,打破了宁静。无数红艳的荷花让人应接不暇,水畔的亭台被绿荫笼罩,碧色好像漫上了石桥。

04

八月下旬,立了秋,出了伏,依然挂念着心中的荷花。

清趣园的荷花便是秋天的荷花了。偌大的荷塘主区域,有莲蓬,有荷叶,而无荷花。莲蓬有青灰色的,有枯黄色的,也有灰黑色的。莲叶依然很整齐,略显沧桑,依然精神矍铄。

东南角那一小片,新荷绽蕾、莲花娇艳、莲蓬饱满,它们似乎没有听到秋天的呼唤。这应该是荷的另一品种,我不相信,同一品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尽管我知道荷的花期很长,长到沾满了我整个夏天的记忆。

园中有吹拉弹唱者,多是老人,他们似乎也没有闻到秋天的气息。园南的蟒河河道里,有穿着防水衣的工人在清理河中的水草。忽然明白,清趣园中的荷比万阳湖的干净整齐,应该是有人在照看、打理。

夏天里,五次观荷,每每会有新感觉。小荷尖尖立蜻蜓,莲花朵朵藏蜜蜂,莲蓬饱饱映彩霞,荷叶田田醉晚风。最先看到的是荷叶,最后坚守的依然是荷叶,看不见的是泥中的莲藕。风光很重要,比风光重要的是为了风光的坚守。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造访久违了的悠然山庄。水中有正在开着的睡莲,睡莲的叶儿和花儿都平铺在水面上,那是优雅的美,柔情似水的美。

夏天里,没有在早晨六七点钟听荷开花的声音,没有到清趣园沉醉在荷塘月色,夏天的记忆颇有些凌乱,凌乱的就像荷花与莲花的称呼。在万阳湖我看到了一朵白色的荷花,那是白莲花吗?我不知道。前面的文章我也提到睡莲,睡莲是荷吗?我也不知道。那睡莲的叶子睡在水面上,莲花可是很精神呀。那莲栽植在碗中,便是碗莲。天山上的雪莲,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天山上雪莲是开在天山高处的荷塘里吗?荷花也叫莲花,荷叶也叫莲叶,莲藕也可以叫荷藕吧?

清新的荷花,清新的荷叶,总能打动人的心扉,我不由得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作者简介

李喜平,河南济源人。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示范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