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行星的数量远远超过恒星,而太阳系中就有着八大行星,再加上众多的矮行星、小行星以及卫星等。这些行星可以按照它们的表面特征分为两类:岩质行星和气态行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中,四颗是岩质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另外四颗是气态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岩质行星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而气态行星则质量和体积更大,因为它们需要足够的引力来将气体压缩成液体,从而没有坚实的岩石表面。

以木星为例,它的大气层厚度超过3000公里,底部的高压条件将氢气压缩成液态氢,因此木星没有坚实的岩石表面。尽管木星体积庞大,但其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1.326克,远远低于地球的每立方厘米5.5克。通常来说,岩质行星的质量随着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也随之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岩质行星和气态行星之间存在质量的分界线。一般来说,如果一颗行星的质量超过地球质量的3到7倍之间,它就有可能成为气态行星。如果质量超过地球质量的7倍,那么它几乎肯定是气态行星。

然而,最近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颗异常巨大的行星,其密度几乎是地球的两倍,每立方厘米高达9.7克,但其质量却是地球的73.2倍。这颗行星被称为TOI-1853 b,距离地球538光年远,绕着一颗名为TOI-1853的橙矮星运转。

TOI-1853 b围绕其恒星运行的时间非常短,只需1.24个地球日,表面温度极高,约为1200℃。天文学家猜测,这颗行星可能主要由岩石组成,外层包裹着一层薄薄的氢气和氦气大气。尽管尚不清楚它是否可以被分类为气态行星,但其巨大的质量和密度令人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OI-1853 b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40多倍,略小于海王星,但其质量却是地球的73倍,远超过海王星。这颗行星虽然质量还不及海王星,但其密度却是后者的6倍多,接近地球的密度的两倍,甚至比铁的密度还要大。

这颗新发现的行星引发了天文学家们的好奇,他们推测这颗行星可能是由于一次巨大的碰撞而形成,其中一颗更大的行星失去了外层的气体和轻元素,形成了TOI-1853 b的内核。这个内核密度异常高,与地球地核一样,可能是因为高温高压下使得岩石物质被压缩而形成。

另一个可能性是,TOI-1853 b可能失去了外层大气,这可能是由于其距离恒星非常近,恒星风暴将大气层吹走的结果。这种情况在太阳系中也有先例,例如水星就失去了大气层,主要是因为太阳风的作用过于强烈。

TOI-1853 b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行星形成和演化的线索,尽管它的性质异常,但也让我们对宇宙中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