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那些火爆的网络爽文动辄就是几百万字或者几千万字的篇幅。反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不足九十万字,但每一个章节都是博大精深,细品之下都能回味无穷。
好比在《西游记》的开篇,方寸山出现了一个樵夫,他举止不凡、口唱仙谣,还指引孙悟空去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

随着孙悟空练成了法术,野心勃勃的他开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最后挥舞金箍棒大闹天宫、轰动了三界,而那位替孙悟空指路的樵夫也就此销声匿迹。
这位樵夫到底是谁,他是不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
一、盘古开天辟地
可别以为《西游记》里没有盘古,吴承恩在《西游记》的第一章里就如此写道: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可见,吴承恩创造的西游世界是基于古代的神话故事之上,可神话故事里的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就已死去。
好比在史书《五运历年记》中写道: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无独有偶,史书《洞纪》记载道:“世俗相传为盘古一日七十化,覆为天,偃为地,八万岁乃死。”
既然盘古已死,他的四肢五体、血液肌肉都化成了风云江河,盘古怎么又可能化身为方寸山的樵夫?更重要的是,盘古乃上古大神,如若活着必定拥有自己的专属道场,他怎么又会寄人篱下,在菩提祖师的方寸山里砍柴度日呢?
且细读过《西游记》原著的朋友也注意到,方寸山的樵夫言行举止都非常奇怪。
二、方寸山樵夫
首先,方寸山所有人都跟着菩提祖师修炼法术,唯有樵夫不为所动,还在专心致志地砍柴。
其次,当孙悟空邀请樵夫一起前去拜师学艺时,樵夫却以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需要赡养为由拒绝了。

这可就奇怪了,既然樵夫是个大孝子,他不应该带着老母亲前去菩提祖师那修习法术,让老母亲延年益寿、修仙得道么?
更有意思的是,樵夫绝不是个愚钝之人,菩提祖师教他的那一首《满庭芳》,他记得滚瓜烂熟,还能巧妙地用歌声的形式将这首仙谣淋漓尽致地唱了出来。
综上来看,方寸山的樵夫绝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樵夫,他之所以会出现在方寸山也不是偶然,而是一位神仙有意为之。
想要搞清楚樵夫背后站着谁并不难,我们听一听菩提祖师门下的道童说了什么就知道答案了。

三、道童说了什么?
那时孙悟空听了樵夫的话,沿着方寸山的小路一直走,果然找到了传说中的斜月三星洞。此时的孙悟空尚未敲门,只听“呀”的一声,洞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丰神俊朗的小仙童。
书中是这么写的 ,小仙童高叫道:“什么人在此骚扰?”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骚扰。”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猴王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注意看小仙童的说辞,原来他打开洞门并非偶然,而是菩提祖师吩咐仙童前去开门接待的。
可见菩提祖师有着极其高深的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不仅对方寸山即将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三界的未来动向也尽在菩提祖师的预判之中。

好比孙悟空神功大成之后,菩提祖师以孙悟空变成松树卖弄神通为由,恶狠狠地将他赶出了方寸山。果然不出祖师所料,孙悟空一下山就开始为所欲为,他抢夺金箍棒、涂抹生死簿,最后对着如来和玉帝喊出了那一句狂妄无比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因此,孙悟空刚走进方寸山,菩提祖师就察觉到了一个难得一见的修炼奇才正在靠近,这才施展天罡地煞108变,用一个小东西变成了一个砍柴的樵夫替孙悟空指引方向。
如此一来,樵夫的怪异举动不就解释得通了?
不得不佩服吴承恩的妙笔生花,全篇《西游记》看似通俗易懂,实则暗含了如此之多的玄机,着实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