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荣持勤

今年是我国民族工业先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荣宗敬先生诞辰150周年,荣鸿庆先生诞辰100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江南大学举办的荣宗敬诞辰150周年暨荣鸿庆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回顾荣宗敬先生的一生,他开创事业,魄力雄健、敢为人先,拓展进取,锐利果断,不屈不挠;他热爱祖国,心系家乡,一往情深。至今,人们感念先生兴业重教、崇德厚生的高尚风范,感恩他为无锡地方作出的卓越贡献。

更让我们感怀的是,第二代荣鸿庆先生继承了宗敬先生创业、兴学、爱国、爱家的遗风,而且还带领着他的儿孙辈一起开拓事业,热心奖学助学,襄助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

荣周淑霞、荣智权、荣康信等在纪念会上留影

欣然回眸:荣氏业绩,泽被后人;荣氏家风,传承有人。

宗敬先生创业不惧艰险,报国意识强烈,以独具个性的风格和卓越实业名扬上海滩。他是上海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的创办人,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宗敬先生

宗敬先生从乡间走出去白手起家的民族工业“闯将”。从涉足社会、接触金融业始,他即遵循父训,专心学习,实践摸索,思考经济社会问题,并考虑自己的创业定位。他关注行业动向,从钱庄业的兴衰、成败中,梳理经济发展头绪;进而选择食、衣两项作为自己创业的切入口。这创业起点高人一筹。

万事开初难,荣氏企业从启动之日起,便遭到地方封建势力的打压、排挤,成长发展过程中又屡受国内官僚资本的欺负、吞并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掠夺、侵占,种种险象,似影子一样相随在其后,时刻添乱……但先生始终与其胞弟德生一起,坚守民族工业的发展阵地,摸爬滚打,屡经磨难,硬生生地在夹缝中辟出一条路,终于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创建了20世纪初,我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集团,荣氏家族企业。

从申新一厂发展到九厂,恰逢一次大战结束至“九一八”,又当世界经济危机蔓延,业内行家在总结民国后三十年的纺织业时说:“棉纺织业之困苦颠连,乃为各界之所仅见,其不幸而牺牲者固可悲痛;其幸而存在者,日处惊风骇浪之中”。还特别指出:“无锡荣宗敬先生……所经之艰难困苦,亦非恒人所能忍受者”。“在我国纺织界中,要以申新之规模为最巨,而在我国纺织史中,亦以先生为历经艰阻终告成功之第一人也”(张则民:《三十年来之中国纺织业》)。

宗敬先生于我国的纺织业界,居功至伟矣!先生创业时曾说过:

“我是有钱就要开厂,人则有钱就分掉”。

“我能多买一只锭子,就像多得了一支枪”!

“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人弃我取,将旧变新,以一文钱做三文钱的事,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庶几其能成功”。

位于上海陕西北路的荣氏别墅

这些话极其普通平常,但却显现出说话人不同寻常的壮志和思考,显现了成功者不一样的思想魅力,如今听来,还是那么铿锵有力,充溢着拼搏的睿智和骁勇,满满的豪情意气!

论及荣氏集团的企业文化,几乎无人不被兄弟俩超前的理念及人性化的管理所感动,并发出由衷的赞赏和羡慕的感慨——这也是荣氏昆仲的同行,当年所不能企及的原委。

宗敬先生事业的成功,也是他们两兄弟践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做人准则的完满。1932年,庆贺荣宗敬六十寿辰时德生先生曾说:“……家兄一生营业,非恃有充实之资本,乃恃有充实之精神……《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乾之健。家兄有焉”(荣德生《家兄嫂六秩征文事略》)!这话,道出了荣氏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

提起宗敬先生兄弟俩,族人常常会说:“他们两兄弟,从来没有分过家……”的确,兄弟俩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照互应,在奋斗中协作勠力,相敬相助,几十年如一日;这样的同胞兄弟世间少有,如此的手足情谊弥作珍贵。

其父荣熙泰临终曾有嘱咐:“勤於业,信於人”。兄弟二人牢记至嘱,并付之行动。他俩有着一样的困苦经历,还有着同样的目标追求;在事业发展中,尽管想法有异,但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大的矛盾,每遇问题终是共同商讨,面对阻碍,各擅其长,携手共进。兄长敏捷善思、意识超前,善于谋划事业,又长于捕捉商机,经营管理则是老弟的强项,这样的黄金组合,可以用现代话形容:“试看天下谁能敌”!

宗敬先生的创业基地在上海,但他的心始终与家乡紧紧连在一起。事业成功后,他勠力支持发展无锡的教育事业及市政建设,积极投资,参与故乡造路、建桥,开发太湖山水、辟筑公园、修复寺院等,提高了城乡民众的文化水平,也推动了无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荣宗敬在无锡锦园

宗敬先生一贯重视教育,关心人才培养。他人在何处,就会关注所处之地的发展。

1919年,荣氏企业快速发展扩张,在上海增设申新二厂,在无锡开办申新三厂,宗敬先生仍从紧张的资金中拨出一万元,捐助上海交通大学筹建图书馆大楼。这是所有捐款中,最多的一笔。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侵占东北。荣氏集团先后创办申九、申六两厂,资金并不宽裕,宗敬先生仍捐出土地60亩(包括丽娃河在内),赠与大厦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一部分)。他对南通纺织学院等也有捐助。

1931年长江流域水灾,洪水泛滥,情状至惨,汉口适当其冲。宗敬先生特拨款,于硚口宗关一带赶筑堤防,救人无数,保护了企业,减少了损失。

为改良我国棉花品质,宗敬先生曾首先在国外选购优质品种,后散播鲁、豫等省;今日棉种改良得以见效……

荣宗敬把对家国的挚爱,化作为不断进取的动力。这是埋藏于心底的爱,一种深沉的爱;而且,他还把这种爱国的创业精神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荣鸿庆是家中幼子,他自小跟随父亲在三新公司各企业的车间里行走,耳濡目染了父辈对创业的痴迷及其行事风格,日后,便成就了他自己的一番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鸿庆先生

鸿庆先生婚后偕妻子去香港探亲。彼时抗战胜利、内战烽起,国共力量对比大翻转,港地人口暴增,香港的经济定位开始转变;再后来,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封锁……香港启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原本只想“暂时离开”内地的鸿庆先生,无奈留在香港谋生。

1947年,鸿庆先生看中了土瓜湾的一块地,便带领上海来的一班人创办了南洋纱厂——他们带去了上海的资本及先进的技术、设备,开启了香港纺织业发展的大门,他们也成为上海企业家到香港投资的先驱。

1948年后,鸿庆先生等人又共同陆续在土瓜湾办了伟伦纱厂、在码头嘴建了大元纱厂、在深井设了九龙纱厂……港地的纺织业得以长足发展。鉴于纺织厂用工较多,棉纺织工业等于是香港最初工业化的基础工业,荣鸿庆等人因此被戏称为“移民企业家”。

回首往事,鸿庆先生难忘在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次时局风波:82年的时局危机、87年的全球股灾、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等等,可他秉持自己固有的行事风格,低调稳健,一路扛着前行。

1992年,鸿庆先生回师上海,与上棉二十二厂合资,建立了“申南纺织厂”,这是上海纺织行业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合资企业,总投资约3000万美元。对于鸿庆先生个人而言,此举另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上棉二十二厂前身,即是乃父宗敬先生所办申新九厂……

除了继承家传纺织业外,荣宗敬还经营金融业,并有一番卓越建树。这也是家传,荣家最初是办钱庄起家。

说起上海银行,它曾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盛行时有一百多家分行,转至台湾复业前二十年,却一直只保持着总行和两家分行的营业规模,是台湾最小的银行。后来把这个银行推向金融市场中心得到发展的人,便是鸿庆先生。

上海银行是荣鸿庆从父亲手中传承下来的事业,他自小对父辈创业的艰辛感同身受,为此心中怀揣一个使命:继承父辈的事业,并使之发扬光大!

荣鸿庆先生与夫人荣周淑霞

上海银行于台湾复业之后,荣鸿庆就担任董事,后来任常务董事。1983年8月起任副董事长,领导上海银行的经营活动。鸿庆先生效法其父的扩张精神,积极拓展业务,带领银行从4家营业单位扩展至48家,员工从300多人增至2000人,银行净值更是以每年30%的幅度快速增长。

1990年,台湾金融业进入自由竞争阶段。1991年,75岁的鸿庆先生接手了台湾上海银行董事长,真心诚意带领着“员工的心”,稳扎稳打。他常说:“独木不成舟”——事业是由众人一起创建的。历经多年奋斗,上海银行进入高光时段:

1991年3月,经《商业周刊》独立调查,上海银行被评为服务品质第一。

1997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评议台湾银行的排名,上海银行是台湾第十三大银行,但其财务健全性、获利表现和资产报酬率、净值报酬率等,都居台湾银行之冠。

1997年9月,上海银行被《欧元》杂志评为全球四十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第一名银行。

上海银行被业内人士广泛称道为“稳稳地赚钱”。

上海银行百年行庆时荣鸿庆与家人留影

大陆开放改革大潮汹涌,鸿庆先生带领上海银行,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把分行办到香港、上海及至无锡。银行业绩长期看好,银行员工都不愿意老董事长卸任,为此他直到2021年99岁高龄才退休。

“精神为立业之本,而致寿之征,亦即以是”(《易》)。2022年春上,鸿庆先生在香港安然辞世。享年百岁。

其胞姐荣卓如总结了这段家族的子承父业历程,她说:“今天来看,我觉得我爸爸真的看得很不错。你看,现在爸爸的事业都是他(荣鸿庆)继承了!经营纱厂什么的,这些都没有第二人做。也就是说,当年最小的儿子做了全部的事,爸爸的希望都托付对了人”。

荣智权是鸿庆先生的儿子,宗敬先生的孙子。 他生于上海,成长于香港。

目前智权先生在港执掌南洋纱厂,是香港纺织业联合会主席。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即与人在深圳合办了纱厂。

荣康信是智权先生的儿子,是鸿庆先生的孙子、宗敬先生的曾孙,现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副总经理。

荣鸿庆先生与荣智权、荣康信

早在2011年,荣康信即与荣文瀚(荣德生曾孙、荣伟仁之孙)等八名第十二届市政协港澳委员,集体捐资人民币100万元,在无锡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紫荆花奖学金”,用于资助旅游(酒店)等服务人才的培养。其中一个项目,从2010届学生开始,每年奖励40名优秀学生;另一个“紫荆花”酒店专门人才海外培训项目,则在2012年上半年起实施。

江南大学校园里流传一段佳话,那是荣鸿庆、荣智权和荣康信祖孙三代人,奖优助学的新风新事。

鸿庆先生晚年,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时,不由地想起家乡的学子……便积极与无锡海外联谊会联系,在江南大学设立了“荣鸿庆奖学金”和“荣鸿庆品德奖学金”,帮助优秀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智权先生早在1995年起,就设立“荣智权奖学金”,每学年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20人,每人每次1500元;设立“荣智权助学金”,每学年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0人,每人每次1500元。

康信先生则自2013年起,设立“荣康信奖学金”,每学年奖励品学俱佳的学生5名,每人每次4000元。

这段佳话,是荣家公益事业新时代的新篇章。20多年来,祖孙三人奖(助)学金发放总额达200多万元,奖励、帮助了上千学子。荣家三代助学江大学子,展现了他们对故乡的一腔深情。

我们为荣家喝彩,百年家风,迭代传承。

作者简介

荣持勤,梁溪荣氏春益支人,老三届。中学毕业后下乡务农,回城后在旅游部门工作;退休后,参加荣巷古镇历史文化(梁溪荣氏家属史)研究会活动。

各位读者好!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更,导致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会错过推送。

人海茫茫,相遇不易。感激每一位粉丝的关注,同时为了不让彼此错过,恳请各位将“江南文化播项”添加为“星标”账号。

方法如下:

第一步:点击打开下面的“江南文化播报”公众号名片

第二步:点击打开页面的右上角的三个点:...

第三步: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