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我的脸被一部电影打肿了。

进影院之前,由于某种原因,我对它毫无期待,只想看看它到底有多烂;

进影院之后,我的心态渐渐被改变,偏见变成了尊重,到最后泪流满面。

走出影院,我跟我妈相互对视。

我发现,她的眼睛已经红肿,几乎哭成了泪人。

原因?

《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

改编自西班牙电影《篮球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这篇影评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说一件,四年前在我身上发生的旧事。

2019年,一家做电影引进的公司找到我,邀请我看一部西班牙进口片。

邀请我时,他们说,这电影的风格跟我很搭,我看完一定会非常感动。

当然,他们还希望我在感动之余,能写篇影评帮忙宣传宣传。

然而,我看完电影之后,内心却五味杂陈。

我打开电脑,几次想要写点什么,却又几次按下了删除键。

最终,秉承自己“保持真实”的写作观,我没有向粉丝推荐那部电影。

而那部电影,就是《篮球冠军》,就是《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的“原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四年前,我没向大家推荐《篮球冠军》?

因为在我看来,它表达的价值观,对残障人士和篮球运动,都欠缺尊重。

无论《篮球冠军》还是《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讲的都大概是这么个事——

男主是一名职业的篮球教练,因为犯了错误,被派到了福利机构。

在福利机构,教练认识了一群智力障碍者,并负责教他们打篮球。

从歧视,到相知,教练对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们的篮球打得也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篮球冠军》和《热血沸腾》教练对比

正如同《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个标准的励志片剧本,本应该震撼人的灵魂。

然而,《篮球冠军》的整体基调,却完全走向了轻松诙谐,充斥着廉价感。

电影后半段,为了让这支特殊的球队打进总决赛,教练使出了浑身解数。

可当总决赛来临时,在最关键的最后一秒……

一名球员,仿佛像过家家一样,在离篮筐超远的地方,倒着把球扔了出去。

就这样,夺冠的机会被白白浪费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输掉比赛后,球员们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我们得了全国第二!教练,你不为我们开心吗。”

然后,教练就会心一笑。

他不仅没有怪罪瞎几……扔球的队员,反而表示特别感动。

最终,创作者借教练之口,向观众甩出了影片的主题——

“打篮球的意义是快乐”。

Wha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看完《篮球冠军》时,身为一名残障人士,我感到了严重的不适。

在那部电影里,为了让球队打进总决赛,有人付出了精力,有人付出了财力。

再往深了想,一家福利机构的成立,肯定也少不了纳税人和政府补贴的努力。

可到了最后,这一切的努力,居然被一个过家家式的投球动作,全部消释了?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名篮球教练。

你用尽心思排兵布阵,好不容易把球队送上了球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球员却在最关键的时刻,玩起了过家家。

你会开心吗?你会感动吗?

你会因为他们过家家玩的很快乐,就不去训斥倒着扔球的队员吗?

你不会。

除非他们是残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篮球冠军》的题材,虽然是残障和篮球,可它对残障和篮球却满怀歧视。

在那部电影中,体育精神里的坚持不懈和拼搏进取,被诠释的一文不值。

而在创作者的潜意识中,那些残障人士更是一群废人,没必要胸怀壮志。

把球倒着扔?没关系,反正怎么投你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比赛输了吗?也没关系,反正你只要过家家式的快乐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读者都知道,我本人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出生起就是一名残障人士。

很多年来,令我很快乐的一件事,是无论我干什么,都不会被家人训斥。

而令我特别痛苦的一件事,是他们之所以不训斥我,是因为对我没有任何期待。

在他们看来,我没必要去上学,因为我活着就已经很累了;我没必要想工作,因为我就该被家里人养着。

当我为事业奋斗的时候,总有人说“差不多得了,健全人又能怎样”;当我和女生约会的时候,他们又说“可别受伤啊,还是去农村找一个能照顾你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人说这些话的时候,都自以为是在保护我,自以为很善良,同情心爆棚。

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只是一种廉价的自我感动,丝毫不懂得平等与尊重。

从小到大,我常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但又每次都因为道德绑架,说不出口。

然而……

《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这部电影里的魏教练,竟表达出了我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好奇过一个问题——

作为一部“翻拍”的电影,《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为什么敢把“翻拍”这件事,明目张胆地刻在海报上,甚至写进自己的片尾字幕和豆瓣页面中?

为什么,它没有像绝大部分翻拍的作品那样,不遗余力地隐藏原作信息,让观众以为这电影是中国创作者的天才原创呢?

难道它的片方不知道,现在有很多观众都反感翻拍,都在抵制“国外剧本+国内流量演员”这样式的资本圈钱行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看完整部电影,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因为足够自信

因为片方和创作者深知,他们的作品已经全方位碾压性地超越了西班牙原作,和伍迪·哈里森主演的美国改编版。

面对篮球,面对残障,面对人生,他们的编剧以真诚的态度,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内容填充,使电影升华到了原作无法企及的高度。

当球员蔑视体育精神,像过家家一样把篮球拱手让给了对手,魏教练没有忍让,更没有廉价的感动,而是严格地训斥,理性地批评。

即便他训斥批评的对象,是福利院院长的弟弟,是身患残疾的智力障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决赛前夕,魏教练发现,在对手的球队里,有位更加“特殊”的球员。

那位球员,虽也同样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

可他的球技,却不完全碾压其他的智力障碍者。

甚至他还能使出,很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热血沸腾的扣篮动作。

为什么?

因为,他从小就跟健全的人一起打篮球。

他是在一种极不公平,却又特别公平的严酷环境中长大的。

于是,受到他的启迪,魏教练找来一支身体健康的球队,来跟自己的智力障碍者球队PK。

于是,一场“残酷的虐杀战役”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此处,我相信很多观众,内心都会觉得非常难受。

当那些健康的球员,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轻松把篮球抢走的时候……

当那些智力障碍者,一次次努力运球,却又一次次被人撞倒的时候……

我相信,即便是再冷漠的观众,都难免会像王智演的院长那样,对他们产生心酸与同情。

我们不禁想问:魏教练这样对待残疾人,导演这样去拍残疾人,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其实,这个问题,早在电影开头,创作者就给我们答案了。

电影开头,魏教练还没有接触福利机构时,他是一名职业的篮球教练,

那时候,他斗志昂扬,率领一帮身体健康的帅小伙,一路打到了总决赛。

然而,总决赛上,对手球队却出现了两名,体能超强的黑皮肤职业选手。

于是,一场“残酷的虐杀战役”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疾人?

球场上,与那两名黑人兄弟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帅小伙们,就是残疾人。

现实中,与西方的白人权贵相比,有多少努力奋斗的黑人兄弟,也是残疾人。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后半段情感升华的一个长镜头——

天桥下,外卖小哥飞奔了一天,独自躺在地上,神情落寞;

对面的乞丐向路人讨钱,而路人背着书包身穿校服,不想让别人看到她在哭。

生活在复杂的人间,没有谁是绝对的强者,没有谁永远不会处于生活的低谷。

区别只在于,有的人输了,有的人还没有认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结尾,就像《篮球冠军》一样,魏教练的球队也没能夺冠。

球员们也依然还是笑了,魏教练也依然还是很感动。

然而,他们的笑和感动,并不是来源于过家家式的,廉价的快乐。

而是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热爱过,我战斗过。

或许就算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也还是改变不了自己卑贱的命运和生活。

但至少,面对命运和生活,我可以昂头挺胸,决定自己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看来,《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喜剧,也是最好的励志片之一。

《篮球冠军》和它的区别,就像是勾兑出来的鸡汤饮料,对比小火细熬出来的心灵鸡汤。

前者,是塑造了一群弱势群体,然后让观众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弱势群体产生怜悯和同情,收获廉价的自我感动;

后者,是在塑造一群勇敢的人,然后让观众从他们身上,收获到笑容,看到了自己,品尝到了现实的艰辛与不易,懂得了认真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提一嘴。

这部电影虽然是由魏翔和王智主演的,但它并不是开心麻花的作品。

以及,片尾的彩蛋很有意义,大家一定要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