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近史演绎

印度追着加拿大狂骂,一场外交风波让美国在旁边彻底傻了眼……

9月10日,印度和加拿大两国领导人在G20峰会后爆发外交纠纷,关系跌至冰点。印度国内掀起反加拿大浪潮,印度媒体甚至发文称“加拿大才是印度的头号敌人”,一时间两国剑拔弩张。

这起纠纷牵扯的是什么?又为何让印度人如此愤怒?难道印度已把矛头从中国和巴基斯坦转向加拿大?又是什么让印度人认为,加拿大如今碰上印度,孟晚舟那套行不通了?

矛盾爆发,印度背大锅

6月,印度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在加拿大萨里市被枪杀。尼贾尔一直受印度政府监视,其主张旁遮普独立的立场与印度政府对立。这起事件激起加拿大和其他国家锡克教徒的强烈不满。

尼贾尔在加拿大280万锡克教徒中有重要影响力。他的死讯加剧了印度政府与争取旁遮普独立的锡克教社群之间的紧张关系。锡克教起源于印度旁遮普地区,是独立的宗教,不属于印度教体系。印度仅2%人口信奉锡克教,但锡克教徒在印军中有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贾尔死后,北美、欧洲等地的锡克教徒举行大规模抗议游行,将矛头指向印度政府。数以万计的锡克教徒高举标语牌坚决要求印方给出一个说法,纷纷质疑这起事件是否与印度当局有关。印度此前多次要求加拿大不要容忍海外锡克分裂势力,两国关系并不融洽。

9月的G20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直接指责加拿大容留反印极端分子,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气坏了。特鲁多随后在国会宣称,加方调查发现尼贾尔被杀案与印度政府特工存在可信联系,已就此事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合作。他还宣布驱逐印度情报官员以示惩处。

印度随即驱逐加拿大外交官进行反制,并暂停两国贸易谈判。在印度国内,大多数印度教徒并不关心锡克教领袖之死,支持镇压分裂势力。印度多次断网和武装镇压来打击争取旁遮普独立的锡克教势力。而加拿大则认为部分锡克教徒已经入了加籍,应享言论自由。两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关系陷入空前低谷。

尼贾尔之死仅仅是冰山一角,印度与加拿大之间在安全、贸易等多个领域存在着深层分歧。两国关系跌入冰点,恐怕任重道远,但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印度随后就追着加拿大一顿狂骂,美国都看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反击,狂“咬”加拿大

9月10日,在印度城市浦那举行的G20峰会上,当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刚刚入座就遭到了印度总理莫迪的公开训斥。莫迪严肃警告特鲁多,加拿大不应该容许印度的分裂势力在加国境内集结活动,要求加拿大政府就其长期以来对印度分裂势力的渗透和支持向印度正式道歉。

特鲁多对此愤怒不已,认为印度人太过傲慢无礼,这番毫无根据的指责简直是在蹬鼻子上眼。明明自己都还没指责印方,印度却先发制人在公开场合羞辱自己。于是当即宣布中断了原定的印加贸易协定谈判,还直接取消了10月份印度贸易代表团原计划对加的访问。

为进一步表达加拿大的立场,特鲁多在9月18日的国会下院演说中,正式指责印度政府特工涉嫌在加国境内谋杀印裔加人尼贾尔。他表示,根据加拿大情报部门的调查,尼贾尔被枪杀一案与印度政府特工之间存在“可信关联”。他还公开宣称,自己早在G20峰会期间就已向印度总理莫迪反映过这一问题,要求印方配合调查,却遭到拒绝和指责。

为显示加拿大的立场强硬,特鲁多在演说结束当天就宣布,驱逐印度驻加拿大的情报部门负责人帕万·库马尔·拉伊出境。与此同时,他还透露自己已经就此事与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密切协调”,获得了这些盟友的支持。

印度莫迪政府对此强烈不满,誓言给予同等力度的回击。仅次日,印度就宣布驱逐加拿大驻印高级外交官卡梅伦·麦凯,以示对加拿大的反击。与加拿大不同,印度国内民意普遍支持莫迪的强硬做法,认为这有助于遏制印度国内的锡克教分裂势力,锡克教分裂分子的死亡反而让印度民众感到高兴。由于得到国内舆论的广泛支持,印度政府在对外斗争中行动强硬,毫不退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印度强硬反击,西方盟友又没有给予实质性支持,加拿大只能放软态度以缓和紧张局势。特鲁多后来就表示,加方“不是想刺激印度”,仅仅是“希望印度给出解释”,将之前的强硬立场低调收回。

印加外交纠纷充分暴露出印度在对外强硬姿态背后得到的国内民意支持,以及加拿大在孤立印度问题上获得的西方盟友的冷淡反应。印度正处于自信心膨胀时期,在对外斗争中毫不退让,而加拿大的单方面口头强硬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只能软化姿态,这无疑进一步鼓舞了印度的狼子野心。

加拿大和印度,美国恐怕更倾向印度

一方面,印度无疑是对美国来说遏制中国的关键力量。拜登政府已多次表示,希望与印度建立“本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今年5月,美国还正式邀请印度加入北约的“亚太四国防务架构”,以加强安全合作。在这场争端中,若美国明确支持加拿大,势必伤害同新德里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加拿大与美国不仅在经贸、能源、防务等多个领域保持高度一体化,而且两国公民往来频繁,人文纽带牢固。仅去年,美加贸易额就达到6170亿美元。加拿大也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如果在这场争端中放弃加拿大,无异于断送久经培育的邻国关系。

目前,印度采取强硬立场,拒绝就争端问题与加拿大进行任何谈判。而加拿大已多次敦促美国出面斡旋。拜登政府深感两难,一方面不愿得罪印度,另一方面也要顾及加拿大的情绪。

有分析认为,鉴于印度在对美国来说遏制中国的战略价值,美国可能会再印度与加拿大之间,选择印度,从而委屈加拿大。但这同样会让加拿大重新审视两国关系,尤其现状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纷纷与中国合作,并不排除加拿大也会这样选择。

但又为何说当加拿大碰上印度,迫害孟晚舟那套就行不通了呢?

孟晚舟事件回顾

2018年12月,华为公司的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过境时被加拿大警方以所谓“银行欺诈”的罪名逮捕,并被非法拘禁长达1028天。这一事件背后,是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激烈的竞争,以及利用法律手段打压中国民族企业的不公平做法。

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华为依靠自主创新,在通信技术领域站上世界领先地位。其5G技术已成为全球标准,这让美国感到了巨大的威胁。2018年,美国政府指控孟晚舟违反了对伊朗的制裁,并通过司法手段要求加拿大配合逮捕孟晚舟。事实上,这起所谓“违反制裁”的指控根本无任何事实根据,只是美国打压华为的政治行为。

加拿大作为美国忠实的小弟,选择无条件执行美国的要求。但这一行为明显违反国际法,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因此饱受国内外批评。中国政府多次表示强烈反对,要求加拿大停止这种荒谬的非法拘禁。与此同时,华为公司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拒绝用任何技术交换孟晚舟的人身自由。

经过漫长的等待与奔走,孟晚舟女士终于在2021年9月获准回国。尽管正义终究得以伸张,但这起国际事件给华为公司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在美国的持续打压下,华为已退出北美和欧洲市场,其全球手机销量大幅下滑。但美国的制裁只能让中国任何领域加大研发力度,让我们不断突破封锁。

孟晚舟获释只是这场博弈的一个阶段。中美两国在科技和产业上的竞争还将继续。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民族企业如华为将继续发展壮大,最终在更多高科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也关乎国家的命运。

加印争端再次体现了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弱无力。当初对华高压态度如今在印度面前只敢低头认错。这无疑给了印度政府更大的挑衅空间。事态若持续恶化,又会给美国带来什么新的麻烦?加拿大该如何自处去当好美国的小弟角色?这场风波的最后结局仍难料,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