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廿四

节气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9月23日

我们迎来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

也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

这一天也是城乡同庆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白天渐短,夜晚渐长。《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自2018年起,“秋分”在现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中国农民丰收节”,颂扬农民群众勤苦劳作,传递丰收的幸福感。

古人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粮也。”农业生产以不失时为本,春华秋实,春种秋收,是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而秋分前后,正是秋收的最佳时期。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作物成熟时间也不同,但把“丰收节”定在秋分日是很恰当的。

恰是人间好时节

一窥古人的秋日生活

节气

秋分占卜 预测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分对农事的影响很大,古人往往通过“秋分占候”以预测收成。就农业生产而言,有两个时候农活最忙:一是“三夏大忙”,自“芒种”节气始;另一个就是“三秋大忙”,至“秋分”节气始。民间农谚因此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占卜时,最简单的是看阴晴。秋分这天如果是阴天微雨,预示收成好,但如是连阴,夜雨不停,则麻烦了,“秋分连夜雨,迟早一起死”。如果秋分日刮东南风,主岁稔民安,刮东北风或西北风农作物则“多秕稗”……

更复杂一点的预测,是看“秋分”与“社日”的关系,社日分为春社、秋社,具体日期是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情况下处于秋分前后。秋分在社日前,预示丰年收成好,在社日后,年成或不理想。

贴秋膘 炙羊肉吃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风起,蟹黄肥。”秋天正是吃蟹的好季节。人们对“蟹”的痴迷可谓由来已久,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大业中,吴郡贡蜜蟹二千头,大抵南人嗜咸,北有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

不仅是文坛大家,艺术家笔下也常见螃蟹的身影,它们或在水中自由嬉戏,或是一不小心沦为“盘中餐”。

肉食是古人饮食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主要是饲养的家畜、家禽肉以及猎取的动物。尤其是羊肉,在唐宋时期成为“贴秋膘”的主角。清朝著名地理学家徐松编辑了一部《宋会要辑稿》,里面提到,在宋神宗时期,皇宫每年要吃掉444463斤羊肉。

登高赏秋 最是橙黄橘绿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榛《诗家直说》卷四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绝迹,振响于无声也。”刘勰也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登高是文人情感抒发的载体,甚至成为文人的必修之课和崇尚之风。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秋叶一直是古人的宠儿,如果要找一个秋日最迷人的地方,自然源于其“最是橙黄橘绿时”。 枫树、桦树、银杏、黄栌等,即便是静静伫立在山林之中,凭借其天然好颜色,就可俘虏一众游人。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岳麓山下由此建起了“爱晚亭”成为秋季观红叶胜地之一。

在这个

“收获过往、种植未来”的关键时期,

只有脚踏实地,

才能期待硕果满满。

希望你

于纷繁芜杂的世界中,

保持心境平衡,

把日子过得恰如其分。

乐成文化

联系电话

企业邮箱 lc33092022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