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新乡9月23日消息(记者 彭华 见习记者 张丽娜)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9月23日,延津县2023年“农民丰收节”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延津模式”暨种业发展研讨会在新乡市延津县成功举办。金秋九月,又是一年丰收时,延津县干群、专家齐聚一堂,喜迎丰收,分享收获喜悦,共话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种业发展。

秋分齐聚,共叙丰收故事

早在2018年,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农历秋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今年的秋分,我们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小麦看河南,优质小麦看新乡,强筋小麦看延津。延津县作为“中原农谷”的东区规划部分,是粮食产业经济的集聚地。本次活动由中共延津县委、延津县人民政府主办,央广网河南分网、延津县农业农村局承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在活动现场的农产品展区了解相关产品情况(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新乡市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县长李中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作处处长魏国强、副处长杨亚军,新乡市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李璐,丰德康种业董事长、研究员郑天存,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所长、研究员罗鹏,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所长、研究员雷振生,农业专家李开信等领导和专家,齐聚延津庆祝“农民丰收节”,共话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种业发展。

群英荟萃 解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延津模式”

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延津县围绕打造现代化农业农村示范基地的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延津县农业品牌效应凸显、农业产业体系系统完整、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典型。延津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抢抓“中原农谷”建设机遇,持续扶优做强种业企业,全面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着力打造更多“吨粮田”,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中展现更大作为。

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致辞(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会上,农业专家李开信讲解了小麦高产优质的“延津模式”。种子是小麦高产的关键,要选择小麦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及播种、地下害虫防治。同时,做好精细整地和平衡施肥,重视冬前麦田管理,抓好春季麦田管理,紧抓后期管理等等。他表示,全国可以根据土壤、气候条件等,参考借鉴、灵活运用小麦高产优质的“延津模式”,以达到小麦增产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业专家李开信讲解延津县小麦高产优质的“延津模式” (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以秋粮“丰收答卷”喜迎“农民丰收节”

活动现场,精彩的锣鼓表演、丰收主题的诗朗诵、歌曲演唱以及唢呐演奏,热火朝天,精彩纷呈,农民以朴素真切的独特方式表达着丰收的喜悦。

活动现场的锣鼓表演,欢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活动现场同时布设了延津县“农民丰收节”农特产品展,县域种子企业、开发区食品加工企业、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等在内的22家企业在此提供农产品展示,现场参会人员在各自感兴趣的产品展台纷纷驻足,深入了解延津特色农产品。

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活动现场设置展台,展示延津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纷纷驻足(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好技术进村下田,稳口粮底气更足。此次活动聚焦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种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户科学种田,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提供了智力支持。

近年来,延津县采用独特的小麦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使延津小麦连续高产丰收,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从而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延津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延津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