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召开。会议期间,欧洲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当场向中方喊话:“我想对尊敬的中国代表说句话,我们欢迎对俄罗斯不要使用核武器的警告。现在我们请允许我们要向前迈进一步,团结起来说服俄罗斯结束战争并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米歇尔的话很客气,但还是给中国挖了坑——声称“中国警告俄罗斯不要使用核武器”。
通过这种方式,米歇尔试图化解中俄之间的争端,营造出中国与西方立场一致的共识。
这个惯例并不新鲜。去年莫迪与普京会面时,莫迪也说了一些有说服力的话,西方强行解读为印度对俄罗斯的警告。

(欧洲委员会主席米歇尔)
欧盟应该审视自身问题
西方一些国家总是叫嚣停止战争,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在继续推动战争。
如果真想结束战争,就得在去年3月份结束。当时的和平谈判进展顺利,协议草案也已完成。只需要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导人签名,却依然受到西方的骚扰。
随后,为了向西方表明决心,乌克兰立即提出法案,宣布不允许与普京领导的俄罗斯进行和谈。
现在西方总是想着如何对付俄罗斯,如何说服俄罗斯,但俄罗斯从来没有拒绝对话。
欧盟煽动中俄关系无助于结束战争。欧盟应该审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战争没有在欧盟爆发,却给欧盟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国旗和俄罗斯国旗)
必须首先说服乌克兰
欧盟和美国一直牵涉到中国,要求中国说服俄罗斯。
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中国不是俄罗斯的母国,试图与中国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不需要有人告诉中国该做什么。
中方始终没有摆脱这种局面,并一直在积极推动局势走向和平。
西方一再破坏中国的和平努力。
西方需要做的是说服乌克兰。
乌克兰本身也提出了一项禁止谈判的法案。这一行动立即关闭了对话之门。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乌克兰不谈判,西方却盯着中国和俄罗斯。为什么?
西方一直想要一个“不粘锅”,但战争是美国和北约挑起的,也是这两方推动的。他没有资格对中国指手画脚。

(欧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
欧盟不应放弃主动权
俄乌冲突的爆发也有欧美博弈的影子。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问题一直存在。最初的解决方案是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的布达佩斯协议。随后,欧美相继在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2014年彻底改变了乌克兰。随后,克里米亚危机爆发,顿巴斯地区爆发战斗。
这意味着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协议破裂,随后法国和德国推动达成明斯克协议。
2022年,美国推动乌克兰轰炸顿巴斯,破坏了脆弱的和平和明斯克协议。
这一次,美国和英国显然步调一致。他不允许乌克兰进行和谈,并向乌克兰施压以对抗俄罗斯。这不仅意味着消耗俄罗斯,也意味着与欧盟的扳手腕。
乌克兰毕竟是欧洲国家。欧盟要想实现长期和平,就必须更加积极主动,盲目追随美国。问题永远不会结束。即使有和平条约,几年后也可能再次爆发战争,最终受苦的仍是受苦的人。欧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