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的通知》。规划将以“活力公园城市”为目标愿景,构筑“森林环城、绿廊织城、公园满城”的美好图景。

近期目标

到2025年,绿色生态格局优化完善,绿地布局均衡可达,城乡公园活力健康,花城品牌特色鲜明,森林综合功能显著提升,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基本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公园城市。

远期目标

到2035年,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广州亮丽名片,全面建成绿色生态网络健康稳固、绿色服务普惠共享、岭南园林传承创新、花城文化精彩纷呈的活力公园城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美广州样板。

在广州市“九片、六核、八廊”生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然地理格局和岭南风貌特征,强化森林、湿地和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聚焦林业园林重点工作,优化形成“三片八廊、一环一带三核”的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引导绿美生态、游憩、文化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持续推进白云山绿美建设,强化海珠湿地、南沙湿地建设保护,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和环境品质,拓展自然教育、休闲游憩功能,将海珠湿地、南沙湿地建设成为展示湿地生态建设成果的窗口和典范。

共同保护南沙大岗—榄核—万顷沙的连片基塘农田、沙田,建设区域特色农田保育区,传承岭南农耕文化,打造岭南新田园。

南部地区推进珠江口湿地恢复和防护林带建设。推进番禺区、南沙区红树林湿地恢复,建设粤港澳珠江口湿地保护圈,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开展海域、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建设沿海防护林带,形成生态防护空间,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市域自然保护地规划

到2035年,全市规划森林公园54个,面积共计77906.85公顷。其中,南沙区

南沙共规划4个森林公园

新增2个:南沙大山乸森林公园、南沙南大山森林公园

归并1个: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与南沙黄山鲁白水湖湿地公园归并为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2035年,全市规划湿地公园11个,面积共计2155.60公顷。

其中,推进南沙滨海红树林森林公园归并为南沙湿地公园。保护恢复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与功能,重点提升水鸟生态廊道沿线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湿地水环境质量,打造一批湿地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到2035年,全市规划地质公园1个,为南沙大虎山地质公园,面积107.89公顷。促进地质遗迹资源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南沙新区绿地系统规划

1

规划目标

保育南沙新区优质生态本底,构建城野交融、山海相连的绿色空间系统,塑造世界级滨海城市风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宜居城市典范。

2

规划指标

到2025年,南沙区新增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292公顷;规划新增城市公园1个,新增社区公园10个,新增游园(口袋公园)26个;新增绿道16千米,改造提升绿道100千米;新增立体绿化1.5万平方米。

到2035年,南沙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0%,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25.0平方米/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0%。

到2035年,南沙区规划自然公园6个;规划城市公园11个,其中现状保留5个,新增6个;规划新增社区公园不少于30个;规划新增游园(口袋公园)不少于55个。

整合山水林田海生态要素,构建“四心、两片、多节点、多廊成网”的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四心”:指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南沙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南沙大山乸森林公园、南沙湿地公园四个生态核心。

“两片”:指北部农业生态基质片区、南部滨海湿地生态片区。

“多节点”:指以滨海公园、蕉门公园、蒲州花园等城市公园为重点,社区公园和游园(口袋公园)为补充的多层次绿地。

“多廊成网”:指以水为脉,统筹绿道、碧道、道路绿带等空间,形成通山达海、串珠成网的生态廊道网络。

构建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充分发挥南沙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中的示范作用,重点维育横沥—凫洲水道、蕉门水道等生态廊道。

保护提升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南沙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南沙大山乸森林公园、南沙湿地公园等生态核心,加强北部特色基塘和南部滨海湿地滩涂等生态系统保护,扩大珠江口滨海红树林湿地生境范围,保障水鸟生态廊道完整性,共同构筑区域生态防护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塑造蓝绿空间网络。依托蕉门河、凫洲水道、洪奇沥水道及龙穴南水道等骨干河道,构筑绿荫浓密、连续贯通的城市绿道。结合河涌等资源建设社区绿道,串联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推动蓝绿空间密织成网,到2035年,南沙区公园连通比例达到70%以上。

建设活力绿色开敞空间。结合滨水岸线持续完善公园与绿地空间,精心规划设计,彰显岭南特色和滨海特色。探索“公园+”发展模式,推动绿色空间与体育、文化等功能混合利用,提升绿色空间文化内涵与功能效益,激发绿色活力。

同时,依托青山、碧水、田园、湿地、港湾等资源,营造特色绿美风貌,形成山海相融、山城相依、城海相生的风貌格局。

01

岭南水乡风貌

利用北部农林资源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建设农业公园,推进农耕文化体验活动,重现岭南水乡生活情景。结合绿道、滨水岸线打造水乡游憩路线。在满足防洪安全前提下,对堤岸进行绿化美化,展现岭南水乡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绿地风貌。

02

滨海都市风貌

依托蕉门河、灵山岛尖、横沥岛尖等地区的河涌水系资源,优化滨水游憩空间,强化滨海文化元素应用,构建碧道贯通、南亚热带特色突出的滨海明珠形象。重点提升南沙大山乸森林公园、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等地区景观风貌。重要片区、主干道路配置连续的大树冠遮荫树木,形成完整的绿荫界面。结合公共建筑、道路、水系及公园因地制宜布置特色花卉,提升现代都市形象。

03

滨海湿地风貌

重点加强蕉门水道、凫洲水道等区域河口湿地的保护与自然恢复,注重水产生态景观与湿地生境维育的结合,提升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加强红树林沼泽和水草滩涂湿地保护,营造多元湿地文化景观。

04

智慧门户风貌

重点打造北部庆盛枢纽片区、大同立交桥周边及南沙港快速路两侧地区智慧门户风貌。结合现代时尚的城市建筑立面,打造北部庆盛片区未来科技感与现代感的智慧风貌,展现大同立交桥周边及南沙港快速路两侧灵动活力的门户风貌。

05

港区产业风貌

龙穴岛等港区,塑造港口产业与生态景观和谐交融的现代滨海景观。选种吸收粉尘强、降噪能力强、生长力强、耐旱、冠幅大、根系发达的植物,突出现代产业服务简约时尚的风貌。

靠谱的南沙置业咨询

(住宅/别墅/商铺/写字楼)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