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口吃矫正法》的学习,清楚地认识,口吃疾病是“心因性疾病”,在心理因素和习惯形成下发展起来的。虽然解决心理因素是治疗口吃之本,但若不从习惯方面去改变,那么治本却是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对旧习惯的改变和新习惯的培养,万万不能忽视。我们有二句口号是“矫正口吃是语言的再学习”,“矫正口吃是两种不同习惯的斗争”。我们通过新习惯,发音法来重新训练语言来粉碎已形成,牢固的语言性条件反射的桎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口吃患者在矫正前都有一番“向口吃展开斗争”的经历,虽然程度不同,方法各异。但是其斗争策略没有符合口吃存在的原因,有的甚至是消极斗争,如躲避难发音,逃避讲话,言前加词,硬冲过关,大都还养成一种“又急又快又猛又重又冲”的习惯。而这种说话方式,即使有时也能侥幸应急,但事后却捏一把汗,感到好危险啊,殊不知这种行为长期的存在,则随时都有危机感。
发音法针对口吃存在的构成原因,与其相反构成的一种说话技巧,通过训练,使语言能逐渐流畅起来。通过发音法的训练,建立起一种新的语言构成定型,以改变语言机能系统中的“心因性疾患”的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这样说,发音法的习惯越积极,口吃习惯越容易消灭。
由于发音法的构成针对着口吃习惯的形成,因此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带着怀疑来矫治的患友第一天自报家门,短短四五句话都讲得满头大汗;第三四天尝试了“发音法”后,即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奇迹,有的即可以长篇大论了。
当然矫正口吃也不是这样简单,学会发音法的确很容易,巩固强化发音法就比较难了。掌握发音法,要求日积月累。“语言”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学问。凡是知识和学问,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获得的。因此,发音法的熟练,又是一种积学。很多患友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初学发音法认为进步很大,尔后进步缓慢,信心开始动摇,这是绝对错误的。就像练习书法,开始几天,从不会写到会写,自以为进步很大,再练几天,似乎练与不练一样,这就没有正确地对待“一切学习的规律”。还有的患友认为使用了发音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达不到目的时,又灰心丧气。还有的患友,看到别的患友进步很快,即羡慕又感触,可是轮到自己却无动于衷。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的道理。有一则寓言:说从前有个秀才,每餐靠烧饼充饥,吃第一个烧饼并不饱,第二个也不饱,吃到第三个才饱,因此他认为只有第三个烧饼才能饱肚;不经过第一个第二个烧饼打底,第三个烧饼并是永远没有的。
别人能流利地说话,他是吃过第一个第二个烧饼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投入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古老的《劝学信条》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平时阅读书刊报纸以及闲谈,乘车,参观游览,经常接触的事,都可以利用“发音法”来练习,要求做个有心人,每次练习讲话,都要“入脑入心入耳”,若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是没有意义的。别以为多讲一句话或少讲一句话,起不了什么决定性作用,须知书法家之成为书法家,都是从一个字一个字练下去的,歌唱家也是从一句歌开始的。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即使不能成为“致千里”“成江海”,但你能收集储藏新的语言格调,对矫正口吃也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