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1923年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革命生涯,至1997年逝世,在74年的革命岁月中,他建立了丰功伟绩,也有着众多的头衔。

其中,最能代表邓公卓越贡献的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得有点远了,咱们言归正传,邓公1977年复出后,就一直思考着如何打破中国面临的一系列僵局,尤其是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日趋僵化,工农业生产力难以大幅度提升。

为了破局,邓公开始布局大刀阔斧式的改革措施,并与大多数中央的领导干部形成共识,统一了思想。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国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如今看,改革开放是务必正确的,也让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当时,推行改革开放并不容易,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甚至出现了反复。

改革主要是针对国内进行的,重点就是工业和农业领域。开放主要是针对国外进行,重点就是招商引资。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农村一直实行集体制,所有人集体劳动,创造的劳动果实,一部分上交国家,剩余的则实行平均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贫如洗,百业待兴的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创造农业财富,同时尽最大力量调配资源支持工业发展,生产力也得以发展。

然而,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制度出现了跟不上时代发展,生产效率严重下滑,有些地区粮食产品大度下降的局面。

安徽一个地方的农户冒着杀头的风险私自分地进行大包干,揭开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邓公的支持下,“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僵化的农业体制被一举打破。

工业方面,主要是改革国企。众所周知的原因,国企的生产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却需要供养大量人,本应给国家上交利税的国企反而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为了扭转这一情况,邓公支持对国企进行“手术”,一方面进行股份制改革,允许民间资本参股和管理,提高国企竞争力,一方面大力支持鼓励非公经济发展,这就活跃了市场,工业发展充满活力。

对外招商引资方面,为了最大程度吸引外资和减少阻力,邓公支持建立了经济特区,同时,他将权力下放到地方,让各级省、市政府自行出台政策招揽外资“借鸡生蛋”。

然而,很多地方思想没有解放,对外资非常警惕,他们制定的政策也不“友好”,如规定合资的的企业,外资比例不允许超过50%,管理层也必须是中国人。

这就使得很多外资望而却步,邓公得知情况后,下达指示要求废除不合理规定,并要求法律法规要完善,依法办事。

深圳是执行“开放”的模范,因此也得以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变成一个国际性城市。然而,深圳在执行开放政策过程中,党内外不少同志指责违背了公有制原则 ,甚至直接发函给广东省委以及深圳市委问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甚至广东省委的领导干部们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邓公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干,如今,深圳和广东的经济遥遥领先,并逐步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圈。

“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股份制改革”、“吸引全球资金”,这3条举措至今还在延用,给国内外带来的变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弹指一挥间,四十年时光已过。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邓公虽然逝世,但是他开创的伟大事业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