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姓李名椅,是清代海阳县人。
严格来说,“椅”这个字,并不常用于人名当中。不过,在历史上却至少有两位“李椅”比较有名。
其中一位“李椅”,是唐代宗室,历任御史、尚书郎、给事中和御史中丞等职。他后来主政福建,对当地文化发展贡献显著,得到很高的评价。另外一位“李椅”,就是此次要介绍的人物,他曾任清代的襄阳镇总兵。

李椅的生平事迹在清代《海阳县志》和《山东通志》中皆有提及。根据记载,他出身于海莱区域有名的“司马李”家族,是兵部督捕侍郎李赞元的孙子。(注:李赞元子孙众多,并且大多有所成就。)
“司马李”以诗书传家,族内培养出不少文人墨客,不过李椅选择的却是“武科”。据记载,他状貌魁梧、美须髯、善骑射,威风凛凛。
李椅在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武乡试里考中举人,次年又在乙未科武会试里考中进士,从而踏入武官仕途。(注:李椅参加武科考试时尚无海阳县,他籍属大嵩卫。雍正末大嵩卫裁撤设海阳县,李椅此时正在外任职。后世史志一般只称他为海阳人。)

起初,李椅在京担任侍卫一职,后来外放地方任职,逐渐升为湖南九溪协副总兵。雍正末,贵州苗疆不靖。乾隆元年,张广泗奉命经略苗疆,檄调周边多路军马进攻,李椅所部即在麾下。在此行动中,李椅立下大功,史称“招抚二百四十余寨,擒逆首包利火利。”
因此战功,李椅官升一级,成为“湖北襄阳镇总兵”。湖南湖北,古时皆属楚地,而李椅的字就是“楚材”,这也可谓一大巧合了。
此后,清廷又在湖南用兵。李椅再次奉调出征,同样立下战功。不过,在此番行军途中,李椅不幸染病,未及班师就在营中去世。

对于这位劳苦功高的武将,清廷也给予了相应规格的恤典,追赠他为左都督(一品),并赐祭葬,录其二子李承宠、李承武为荫生。
李椅去世之际,海莱刚分县不久,他的墓址就选在了莱阳县的地界。据清光绪版《海阳县续志》记载,谕祭左都督、骠骑将军李椅墓在莱(阳)境洋郡(羊郡)东山之麓。这座古墓现状如何?暂时没有实地走访。如果有了解情况的当地朋友,欢迎留言补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