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美国从来不怕挑战,如今已经弄垮了四个世界第二,我们不介意弄垮第五个!”
如果说这句话的人是特朗普或者拜登,我们一点都不会觉得意外。这两个人的公众形象如此,越是嚣张,反而越是能够让他们争取到选民的支持。

在狂热的情绪下,这种话并不会被视为无礼,反而会被视为自信。
可是实际上,这段话并不是以上提及的这两个人所说的。说这句话的人,乃是基辛格。对,就是那个一向以老好人形象出面,被认为是二战后美国最伟大外交家的基辛格。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咱们如今就坐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
基辛格说出这句话,难不成是针对咱们吗?这人都一百岁了,本应该安享晚年,如今也要加入拜登他们一起了吗?作为公认对华还算友好的基辛格,如今也要违背自己所说的话了吗?

如果不是针对咱们,那么基辛格说出来的这些话又有何深意?其人的话又有几分道理呢?现在,咱们就来仔细看看。
失落的巨头
既然说到了世界老二,那我们就看看,之前的那4个世界老二是谁。
根据基辛格的说法,这四个世界老二分别是英国、苏联、日本、欧盟。从经济体量上来说,这四个集体也确实做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从历史角度来看,他们的地位确是真的做到了世界第二吗?
说实在的,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说法。当然,既然基辛格说他们是世界第二,那么咱们就不说别的东西吧,就姑且当他们全都是“实至名归”的吧。那么,美国又是用什么手段,是怎么搞垮他们的呢?
正所谓共轭父子,作为英国的“儿子”,美国第一个踩着上位的,却是英国。
其实,咱们说英国是世界老二是极其不恰当的。之前就有资料统计过,如果真的要统计人类疆域之最,这个最大的国家,还得是英国。英国靠着殖民政策,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恐怖之处。

因此,客观来说,一直到二战之前,英国都算是世界霸主。
美国?在二战之前的美国,确实算得上是个人物,但是跟英国比起来还是不够的。毕竟掠夺了上百年的世界,当了这么久的强盗,英国积攒的财富肯定不少。
但是,不管积攒了再多的财富,这打起仗来那就是花钱如流水了。不仅如流水,英国的殖民地还越来越少,英国本土被打烂,英国殖民地还被整的离心离德,金融不说全烂了吧,至少也得是一个废墟的状态。
而美国呢?趁着两次世界大战,成功抓住了财富再分配的机会。靠着一手前期观望后期参战的手段,美国成功把自己手上的武器、兵力变成了金子,再将这些金子聚集在美国国内,这美国可不就变成了最有钱的国家吗?
光是有钱还不行,对于美国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让自己手上的金子变成实打实的债务。所以,在战后,美国人开启了一种大撒币的姿态,疯狂借出自己手上的钱,由此将众多国家变成自己的人。

这一套体系,即是咱们常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美国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英国人那是又没有了小弟,又没有了钱财,建立的殖民体系完全崩盘,再也没有一个能够施展拳脚的机会。
别看英国强盛了这么多年,本土就那么一个小岛,还别说殖民地全部丢失了。就本身实力来说,除非英国再遇上一轮工业革命,否则很难再有重建荣光的时日了。
不过,英国倒下了,这苏联倒是站了起来。
其实,苏联的兴盛也并不让人意外。
相比于美国,苏联体制是具备优越性的,罗斯福上任之后,美国才开始尝试以中央掌握全局,但是这个道理,苏联早在建国之初就已经明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苏联不说是遥遥领先,但是在很多方面已经是颇具“王霸之气”。

也因此,二战之后的美国才将苏联视为了眼中钉。毕竟,纵观全球,在当时也就苏联作为一个意识形态完全迥异的国家,能够跟美国在正面掰一掰手腕的。
苏联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敌意,因此才跟美国针锋相对。
然而,冷战了几十年,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苏联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苏联的悲剧也是肉眼可见的。西方世界没有把苏联逼死,但是内部的错误却导致了苏联走上不归路。
勃列日涅夫的辉煌只是一种虚象,在军备竞赛中,苏联率先体力不支,倒在了竞技的舞台上。

不过,苏联虽然倒下,但是这尸体可太肥了。
冷战后的格局
得益于冷战,本该成为一片废墟的日本成为了美国扎根亚洲的桥头堡。特别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开始迅速恢复。而等到上个世纪70/80年代后,日本的经济更是开始厚积薄发,直接以一种惊人的姿态发展了起来。
在声势最旺的时候,日本人甚至能够恢复被战争摧毁的自信,昂头对自己的“父上”美国口出狂言是,声称如今的日本可以买下美国,可以用经济“战胜”美国。
日本如此嚣张,美国会同意吗?对于美国来说,日本只有一种情况是个好国家,那就是一蹶不振的时候。
美国可以给予日本繁荣,难道就不能亲手摧毁这种繁荣吗?要知道,对于美国本土来说,日本只是一个小弟罢了。
破产的小弟,才是最方便控制的小弟。

因此,当时间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人看准时机,直接对日本发动了经济上的突袭。一纸广场协议,直接把日本积攒下来的财富给摧毁殆尽,别的不说,日本经济泡沫破碎的声音,着实有些动听。
也正是因为这次突袭,日本人开始陷入了停滞的三十年,一直到现在,日本人还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再也没法恢复到当时的热血模样。
废掉了日本,解决了苏联,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就此没有后顾之忧了。因为接下来,欧盟开始崛起了。
相比于美洲,欧洲的底气明显更足。好歹当了这么多年的强盗,尽管因为世界大战,欧洲各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但是底子摆在那儿,有了美国的援助之后,欧洲各国迅速恢复了过来。并且靠着冷战,各国的工业反而更加完善。
如果再给欧盟更多的时间,说不得这些国家联合起来还真能摆脱美国的控制。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欧盟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等到冷战结束,美国就开始上心欧盟了。废掉欧盟很简单,无非就是拱火和军事控制,毕竟北约是听美国的,美国如果不想支撑北约了,欧盟将会面临一种惶恐之中。
说白了,强盗当久了,乍然没有武器,这人心是会浮动。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个犀利的武器,那就是美元。靠着过去的军事优势,美国将自己的美元成功转化为“黑金”,强行和石油挂钩,从而对欧盟发动突袭,使得欧元的价值远不如从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就是一个没有下限的国家。甭管是什么身份,只要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那就会被这个强盗国家给用各种手法针对。
那么,咱们走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我们会遭遇跟前面所说的四个国家一样的事情吗?

从时事来看,美国早就已经开始故意针对中国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从“黄祸”到“中国威胁论”,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有过好脸色。过去确实是有一段蜜月期,但是冷战一结束,美国就开始了翻脸不认人,这个事情,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呢,等到冷战结束,咱们的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之后,美国就开始有意无意在对着咱们搞事。之前由于伊拉克等事情,美国在经济上的针对并不明显,导致咱们依旧有了足够的发育时间。
但是到了现在,美国已然开始全面转变政策。特别是特朗普时代,从这个人上台开始,美国就直接政策全面倒转,仗不打了,那就开始跟咱们打贸易战、芯片战。华为就是个好例子,之所以限制华为,本质上就是在示威。
除此之外,美国还将自己美元霸权的那一套用在了咱们身上。为啥科技制裁能够进行?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国际贸易是用美元结算的,任何货币体系都不能逃离开美元的影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各个跨国企业才想着要顺从美国。
从现在来看,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是很严重的。看得见的,就是贸易战、台海问题。看不见的,就是美国对咱们若有若无的文化侵略、经济轰炸。针对早已开始,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咱们如何应对了。
对于美国人来说,霸权是他们唯一追求的。不管是谁,只要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他们就要用各种手段去打压。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这些手段对于咱们有用吗?
总结
历史会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告诉我们美国是如何险恶,告诉我们这些国家是怎么被美国所一一击败了,告诉我们接下来应该避免哪些坑。
而历史,同样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去避开前人的坑。
美国真的不能战胜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自人类文明发展了这么多年,即使强盛如汉唐,依旧会有衰落的一天。
这本就是文明的必然规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避免。美国之所以能够强大,在于其国本身善于抓住机会,在制度和思想上有了进步,跟上了时代浪潮,从而实现了自我提升。

但是,这种强大绝对不是长久的。美国是靠着吸血上位的,又不是百年前的殖民地体系,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凭什么一定要被你吸血?
美国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但是他的体制,注定了这个国家是无法停下吸血的脚步的,他想要维持自己的利益,就一定要持续不断从别人身上吸血壮大自己。
当抱怨的国家多了,自然也就形成了规模。而从时代浪潮来看,美国也开始渐渐跟时代发展相去甚远。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乃是全球化,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而非某一个国家可以靠着强力阻止。
而当下的美国,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阻止全球化。看看其国用的手段,什么军事威胁,什么全球美元收割,这些手段,都不是利于全球化发展的手段。
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美国如此不顾时代发展的大局,强行维持自己的野心,这样的行为,能够有好结果吗?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无数次,一旦跟时代脱节,哪怕是项羽这样强势的人物,一样也只能惨遭失败。

我们中国不是那些野心满满的国家。我们最大的野心,就是促进文明发展,让所有人都得到好的生活。这就是中国人的朴素愿望,但从大局上看,这也是最符合时代的精神。
在格局上,我们就胜出了一截。而中国人的坚强也不是别人能比的,我们既然能够从废墟上建立新中国,就自然不能让别人对咱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国家动一根汗毛。咱们的这种精神,也是符合人类道德的。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在三者中,我们至少已经占据了两样,从根本上说,咱们其实已然立在了不败之地。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还是得用时间来证明。

注释: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