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北伐开始,粤系第四军的四个师长,就开始逐渐分化为四个派系:张发奎的四军派,陈铭枢的十九路军派,陈济棠的第一集团军派系,支持李济深的徐景唐派。
期间彼此相互绞杀。两陈加徐景唐部,联合绞杀过张发奎部。随后徐景唐派又被两陈联合消灭干净。
31年宁粤对峙时,陈济棠派兵消灭了陈铭枢在广东的保安团,双方大军曾在赣南粤北一带对峙。而后陈铭枢发动“闽变”,陈济棠袖手旁观,任其被中央军剿灭。
桂系这边,其实也是发生过两次分裂的,第一次,也只最大的一次,1929年蒋桂战争时,俞作柏联合表弟李明瑞、杨腾辉倒戈,致使桂系一溃千里,搞到李黄白一度到越南逃亡。
第二次随后李白黄回到部队中,吕焕炎反叛到陈济棠这边,与袍泽对战。结果是吕焕炎很快被白崇禧安排刺杀,死于非命。
但桂系三巨头之间,多年来确实是一致团结,同甘甜共患难,哪怕1930年黄绍竑的投蒋,我也认为客观上出于维护团队的团结。因为当时黄绍竑当时在军事上接二连三的指挥失误,致中下级军官意见很大,其多转而支持白崇禧,如果黄不走,很大可能会在部队问题产生和白的矛盾。
黄紹竑出走后,以另外一个角色疏通中央与团队的关系,三人一直保持着合作。而后桂系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黄绍竑均参与其中,比如1948年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主策划人就是黄紹竑。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广东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政客云集且拉帮分派,军人受政治影响较大。加上邓铿死后,没有一个有绝对驾驭能力的人出现维持局面。导致自北伐后,粤军一部分跟蒋(陈铭枢),一部分随汪(张发奎),蒋汪都没好感的随胡(陈济棠),派系之争纷乱复杂。
而新桂系相对就纯粹多了,高层都是军校同学,大家合作的一致目标就是反旧桂系,统一后一致决定加入广州国民政府,大革命时期一致坚决“返贡”。团队自始命运都掌握在李白黄三人手中,而不像粤系部队,早期命运沉浮多掌握在政客手中。
(图为桂系三巨头,李宗任,白崇禧,黄绍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