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民给延安写了一封信,要让女儿到延安读书和生活,这也是毛泽民生前最后一次为女儿做安排,不久,他便在新疆牺牲了。
远离了父亲和母亲,到达延安的毛志远感受到了来自大伯的亲情和温暖。
平常毛远志只专心读书,不常打扰大伯,因为母亲王淑兰曾多次嘱咐,说大伯是主席,有国家大事要忙,不宜打扰。但有一次她实在想念家人,便决定去看望大伯。

当她来到毛主席住处时,毛主席却告诉她:“今天是你的生日。”毛远志自己都忘了自己的生日,大伯却记得,这让她十分高兴。
这天,毛主席留她吃了饭,特意让人煮了长寿面。
毛远志在毛主席身边一待就是8年,她从一个小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伯父对她像亲生女儿般疼爱,让她缓解了不少父母的相思之苦。
1945年,毛远志在大伯的祝福下,与曹全夫结为革命伴侣,并于不久到东北工作。在为他们饯行的饭桌上,大伯向她坦白了她父亲已经牺牲的事实。

毛远志心痛如刀割,毛主席的心情也不好受,但他还是极力安慰侄女,并送给她三句话: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无论到哪里,都要团结;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伯父对她的关怀,毛远志一直都铭记于心,当李讷到“五七”干校历练时,她用大姐的身份,极尽关照李讷。
李讷是冬尽春来的时候来到“五七 ”干校的,她被安排在校部院内的一个房间里,和普通人一样住在宿舍里。
李讷对自己的要求一向很高,白天干活,晚上读书。她嫩白的皮肤几天就被太阳晒得黝黑,可她从来没有叫过苦。
对于李讷的进步,毛远志十分欣慰,可没过多久李讷就生病了。李讷从小身体就弱,在战争年代虽然生活在父母身边,却也只能吃黑豆充饥。

瘦弱的李讷生了病,心情很不好,就在这时一个姓徐的小伙对她表示了关心,从此,小徐走进了李讷的内心。
细心的毛远志很快发现了李讷的恋情,她不敢直接问李讷,只能与曹全夫交换意见。她对丈夫说:“大伯把妹妹送到这里,咱俩可得好好照顾,不管工作干多干少,可得保证她不出问题。”
或许是出于预感,毛远志对李讷的这段感情并不看好。虽然毛家家风不在意家事,但也要考虑性格是否合适。
然而李讷并没有注意到这件事,她确实如父亲期盼的那样不看重男方家事,却对性格这方面不甚了解。
毛远志和曹全夫有意提醒李讷,但终究还是没能成功,作为姐姐,毛远志只能在心中祝愿妹妹幸福。

李讷的婚事很快被批准,仪式按照毛家一贯的风格办得非常简单。
婚前两人如胶似漆,婚后一切归于平淡,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便逐渐显示出来。李讷喜欢看书,喜欢安静,但小徐文化不高,喜欢在工作中使劲,每当李讷看书时,难免会冷落小徐。
结婚几个月,李讷便与丈夫开始了分居生活,并提出了离婚。
毛远志在得知李讷的想法后十分惆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她本想劝说李讷不要离婚,但李讷很坚决。“那你们的孩子怎么办?”此时李讷已经有了身孕,孕吐激烈。李讷表示她打算留下这个孩子。
李讷离婚后就离开了“五七”干校,毛远志一直留在了那里,但她一直关心着李讷之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