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古老的传统和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家庭中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一些陈旧的观念依然存在,导致了许多问题。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位朋友的故事,她的家庭没有儿子,父亲去世后,姐妹俩不仅要面对巨大的悲伤,还遭遇了村里同胞的刁难,最终花费了额外的2万元来办理丧事。
这位朋友名叫芳菲,她和妹妹是家中的两位女儿。尽管她们的父亲为人和善,积极参与村里的红白事,但由于家中没有儿子,他们仍然遭受着社会观念的压力和歧视。当父亲突然去世时,他们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因为农村社会对没有儿子的家庭往往持有偏见。

芳菲回忆道,从小她和妹妹就感受到了与其他家庭的不同。大多数家庭都有儿子,而她们的家庭只有一个父亲。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父母从不亏待她们。她的父亲会在红白事上获得的香烟换取方便面和饼干,确保她们不会感到短缺。母亲也在村里打零工,为她们挣取学费和零花钱。
然而,尽管父母对她们姐妹俩充满爱心,但由于家中没有儿子,他们常常受到别人的轻视、嘲笑和欺负。不幸的是,父亲去世后,这种社会观念仍然存在,村里的一些人对她们的葬礼表现得漠不关心,甚至故意刁难。
父亲的葬礼成为了一场不尽如人意的经历。尽管有人前来帮忙,但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带着看笑话的心态前来,没有真心实意地提供帮助。只有芳菲的大爷、堂大伯、叔叔、堂哥、堂弟等家庭成员真正努力工作。
更令人不满的是,有些前来帮忙的人,不断索要烟、钱,随意浪费办事所需的菜、纸巾、油和纸。这些开销虽然不多,但对于芳菲和她的家人来说,这些额外的费用增加了葬礼的开支。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送葬的第三天下午,当需要抬棺材的时候,有人表现出不情愿,不愿意动手。芳菲理解这些人可能对家里没有儿子的情况感到不满,但她感到非常气愤。她决定自己出钱,以鼓励人们参与,她说:“谁家没有女的?我们的妈是女的,媳妇是女的,闺女也是女的,谁看不起谁呢?”
她还强调了男女平等的重要性,不应该因为家里没有儿子就看不起女儿。她愿意为每个参与抬棺材的人支付费用,以确保葬礼仍然顺利进行。最终,大约有20多人来帮忙抬棺材,还有二三十人参与其他方面的工作。
然而,令芳菲感到遗憾的是,经过一番费用统计后,她发现自己家庭多花了2万元用于葬礼,比其他家庭多出许多。她明白这是因为家中没有儿子,导致村里的一些人对他们不以为然,刁难他们。

笔者意见:
这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中一些陈旧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对没有儿子的家庭的歧视。尽管社会在倡导男女平等,但在某些地方,这些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对于芳菲和她的家人来说,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改变这些观念,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提醒我们,虽然大城市也存在各种问题,但它们通常更加开放和包容,不会因为性别差异而歧视某些人。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仍然需要更多的教育和改变观念,以实现男女平等,确保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获得平等的机会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