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 范庆锋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要下活乡村振兴这盘棋,就必须要在产业振兴上做大文章,而要做好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首先就必须走好农村土地流转这步棋。
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这个有着11个村民组,33个自然村,496户,2256口人的村庄,就是紧紧抓住土地流转的牛鼻子,先后流转土地182亩,用于种植亲子菜园、提高土地利用附加值等,使村集体收益达到年入26万元。
光山县斛山乡范乡村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原本的贫困村,在县、乡、村干部工作到家,一次性流转土地1000多亩,引来了福牛牧业,并围绕福牛牧业做文章,围绕肉牛养殖上游产业发展“牛”经济,有效解决了福牛牧业的建设用工、饲草饲料等困难,化解了乡村的秸秆禁烧难题,更给周边群众提供了种植青储玉米、巨菌草等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新方式,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路。范乡村还承接福牛牧业招工等托管服务,村集体收入一年多就增加到了200多万元。
已经在全国茶叶行业名闻遐迩的文新茶叶公司,更是在浉河区浉河港镇及所在地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靠信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确权到人、权跟人走、权钱合一”的相关政策,一下子流转茶林3000多亩,实现了科学种植、采摘茶叶,集约化加工销售,公司年收益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惠及了当地村集体的收益,更惠及一方百姓。
“确权到人、权跟人走、权钱合一”,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就是信阳“十百千万”工程下的先手棋。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刘明国 刘建杰等鼎力相助并订正)
作者:范庆锋 首届全国青年报刊十佳记者获得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曾任河南省时事报道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