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战士与小战士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昆明和重庆。一名身板笔直,笑容满面的美军航空兵队队员与一名身穿特制小号美军军装,腰间别着玩具枪的小男孩合影。小男孩一手插兜,脸上洋溢着笑容。实际上,他是一个孤儿。这场战争让他失去了父母。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战士。当时,也有美军女兵来华参战。她们看到中国小男孩非常的高兴。在这些孩子的脸上看到中国的希望与未来。

跑步坏的汽车

1930年,许多人坐在一辆客货两用汽车。这辆汽车从张家口到库伦(乌兰巴托)。当时,这辆汽车已经往返库伦六次,张家口周边单程六百二十八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辆汽车没有出现过任何机械故障。每次旅行,这辆汽车都能承载一千斤的货物与行李,十名乘客,与八箱汽油,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斤,且始终行驶在颠簸曲折的商旅古道上。虽然,坐上这辆汽车既快又方便,但坐在汽车上还是非常颠簸,相当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X光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X光机。一名男子赤裸着上身站在前面。医生一直坐在仪器的旁边,通过X光机可以检查男子的胸部内部状况。有人说,当时X光机的辐射可能比现在强,也有人说,过去的没有现在辐射厉害。总是,当时医生在X光机旁并没有过多的隔离保护。虽然,当时这些仪器既简单也不精确,但在医学上依然是巨大进步。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生与患者也逐步加强了保护意识与保护措施。

通州潞河医院

1930年代,通州潞河医院中的场景。一位老人推着自行车与两个孩子一起合影。其实,三人是潞河医院的职工。潞河医院虽是美国的教会医院,但雇佣了许多中国职工。这些职工的薪酬丰厚。老人推着的自行车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时许多医院没有条件用汽车作为救护车。大多数的医院还是用肩挑人扛的方式将病人送到医院。潞河医院也不例外。许多人会好奇为何不用马车。实际上,病人躺在马车极为不舒服,不利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