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三部曲”中的三位主角都有十分传奇的人生,那“北侠”郭靖最终是带着妻儿一同战死在襄阳,他的英名流芳百世;“西狂”杨过表面是与妻子小龙女一同退隐江湖,实际依旧在暗地里观察着武林的动向,他的传人黄衫女子后来插手江湖之事就是最好的证明,说明杨过并未真正退隐。
那么张无忌呢?三位主角中,唯有张无忌的结局未被交代清楚,事实上《倚天屠龙记》的故事结局之时,张无忌都仍处于上升期,他未来可期,后来的他又会经历什么,金庸为何对此避而不谈?
或许那是一个“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
一、看似圆满的结局
从表面来看,《倚天屠龙记》的结局确实是相对圆满的,张无忌在万安寺一战之后就成了武林至尊一般的存在了,后来中原群雄在他的带领下击退了蒙古人,他的风头一时无二。

(张无忌、赵敏剧照)
而他本人则选择急流勇退,选择与赵敏一同归隐大漠,此时的他不仅有一身神功,得万人敬仰,更是抱得美人归,世上没人比他更幸福,不过那也只是表面的圆满而已。
就好比《神雕侠侣》是在群雄击退蒙古大军之后画上句号,但后来的襄阳城依旧被攻破了,郭靖也还是没逃脱以身殉城的命运,说白了,金庸在那时将故事收尾,不过是为了给主角一个体面的结局罢了,而此时张无忌能得到的,也仅仅只是表面的圆满结局。
金庸在后记中就提到过张无忌未来可能经历的故事:“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我一直相信,历史并非命定,充满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这样。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

(张无忌出招剧照)
张无忌是个优柔寡断的人,金庸说他可能做出的种种选择,都符合他的人设,而只要他没有真正淡出武林,他就难免会被人盯上,因为他的能力过于出众,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朱元璋,都有可能将他视为大敌,尤其是后者。
二、赵敏之死
在《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原本也是明教的人,是张无忌的手下,然而他与张无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有野心,张无忌没有,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建立大明王朝的人才会是他。
但张无忌锋芒毕露,对于朱元璋而言,绝对是留不得的人,所以他会怎么做?

(张无忌、朱元璋剧照)
原著中写得很明白:“朱元璋派徐达带兵北伐,将元顺帝赶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华所建的元朝就此灭亡。朱元璋倒还记得明教,将他所建的朝代称为“明朝”。但因明教维护百姓,朝廷官府便对其残杀镇压,时日既久,后世首领无能,明教终于也渐渐式微了。”
朱元璋在解决了蒙古大敌之后,立马就将剑锋一转,指向了那帮曾经与他一同共事的明教中人身上,他的做法虽然略显无情,但也无可厚非,毕竟明教的确是一帮狂热之徒,他们向来是谁当皇帝就反谁,并不是纯粹的义士。
不过张无忌又如何能坐视明教旧部被朱元璋残杀?他势必会出手,在这个过程中,赵敏就极有可能会离他而去,严格来说,应该是被朱元璋给抓去。
其实从赵敏这个角色被设定为王保保的妹妹就能推测她的命运,历史上真实的王保保是被朱元璋称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存在,而他的妹妹也就是后来成为朱元璋次子之妻的观音奴,至于那观音奴的结局则无比凄惨,是成了朱樉的活祭品,与朱樉一同殉葬了。

(赵敏剧照)
张无忌虽然生性风流,心中有多位女子,但此时面对爱人被擒乃至被杀,他自然也无法做到保持淡定。
可以他一人之力又如何能对抗朱元璋?哪怕明教中人愿意为他的冲冠一怒而与他一同杀向朱元璋,他也未必愿意牺牲兄弟们的性命,而要杀死敌人,就得先接近敌人。
结合书中的种种细节来看,张无忌后来极有可能换了一个身份,潜伏进了皇宫。
三、黑化的张无忌
一个江湖人士要在皇宫之内潜伏一时自然不成问题,比如此前的洪七公就进了皇宫偷吃的,但要一直潜伏,却是难如登天,更别说等待时机刺杀朱元璋了,而张无忌的选择或许是化身为太监,藏身皇宫之中。
说到这里,熟悉金庸武侠故事的人应该猜到了,张无忌后来的身份无疑就是《笑傲江湖》中提及的“前朝太监”,而他后来创出的邪功便是《葵花宝典》。
关于那太监,书中只提到过这么一句:“方证道:‘至于这位前辈的姓名,已无可查考,以他这样一位大高手,为什么在皇宫中做太监,那更加谁也不知道了。至于宝典中所载的武功却精深之极,三百余年来,始终没一人能据书练成。’”

(葵花宝典剧照)
正如方证所言,一位绝顶高手,有什么理由在皇宫里当太监?反过来想也是一样,一个身处皇宫之中的太监,又凭什么能够成为绝顶高手?
如果那太监就是张无忌,一切就说得通了,他为了刺杀朱元璋而忍辱负重,创出邪功,奈何皇宫戒备森严,他始终找不到机会下手,只能郁郁而终,传下那本《葵花宝典》,继而成就了东方不败、林平之、岳不群三大反派。
而这样的结局对于张无忌来说似乎有些残忍,金庸也难免担心读者是否能接受,于是对此避而不谈,不过就笔者而言,这样的结局反而才符合人心所向,像张无忌这种花心大萝卜,耽误了那么多女子,也不配一个好的结局,他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反倒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