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看错你了。”放下婚检,男友冷冷独自离去,只剩曾经如胶似漆的女友一人在风中凌乱。究竟是谁的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一女子婚前体检,向来守身如玉的她却被告知已怀有2个月身孕。这婚检报告宛如晴天霹雳,不仅击溃了小丽的心,也给小丽与男友小亮即将步入的婚姻殿堂带来了致命打击。

是小丽出轨了吗?

小丽的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兵,传统思想深重,多年军旅生活的熏陶使他对小丽要求十分严格。

父亲教导小丽要生活检点,小到穿的裙子不能短于膝盖、出门必须在晚上九点前回家;大到不可滥交,不可发生婚前性行为,恋爱就应当忠于一人直到共度婚姻。

长大后的小丽也秉持父亲的教育理念,洁身自好。虽然有过不少追求者,但小丽仍然坚定地等待着自己双向奔赴的真爱出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朋友介绍的相亲上,小丽与小亮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三年的恋爱。

三年的交往中两人感情不断升温,彼此都坚信婚姻就是这场恋爱的终点站,因此也格外珍重对方,交往期间只是牵小手,最多也只是亲吻,一直走的是保守恋爱的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小亮的父母特别喜欢小丽这个女孩,觉得她家教严,作风端正,自尊自爱,是做好儿媳的不二选择。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就开始谈起订婚仪式,小亮父母一口就同意了,按当地风俗的8万8彩礼,小亮置办婚房,小丽陪嫁婚车与嫁妆,订婚一年后如期举办婚礼。

一切都谈得顺利,两家都喜气朝天,盼望着小两口喜结连理的那天到来。

两人决定在仪式前领证。领证时听从了工作人员做婚检的建议,主要是为了检测双方是否患有隐性遗传病,避免将来的孩子遇到风险。

沉浸在幸福里的两家人,没有预料到一场风暴正在悄然来袭,婚检报告上赫然显示着小丽已有两个月的身孕。

男方父母对这份报告实在感到大跌眼镜,他们没想到三年来一直喜欢的准媳妇居然在外边是沾花惹草的人,痛彻心扉的同时也恼羞成怒,直令小亮马上退婚。

小亮没想到,三年来一直捧在心尖的单纯的女孩居然给了他这样一份“惊喜”。愤怒冲昏头脑、无力辨明事实的他忍不住对小丽展开了多重羞辱。

这从天而降的孩子对小丽而言也是当头一棒,“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最清楚自己身体的小丽才是最受伤的人。

面对这场污蔑,小丽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苦苦哀求小亮不要抛下自己。可是医院的婚检报告白纸黑字写着小丽怀有身孕的事实,小丽实在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礼退了,婚礼没了,最不能接受的还是痛失爱人信任。男友的谩骂与指责让小丽陷入了情绪的沼泽,小丽不忍心背上如此污名,为了守卫自己的名誉,她义不容辞地冲进体检的医院讨个公道。

医生自然也不想背这口锅,为了医院的名誉,他们扬言绝对不可能是化验单的问题,甚至一口回绝了小丽再次检查的要求。

小丽只能重新挂号,交钱再做一次检查。这下可狠狠打了医生的脸,新的体检报告显示小丽根本没有怀孕。

医生自知理亏,只好拿着两张大相径庭的体检单去调查背后的问题。

最终查明,小丽体检当天医院的电脑系统出了故障,上一位体检人员的结果直接覆盖了小丽的体检单,又因为两人恰好同名同姓,医生也没有注意,最终酿成了大错。

真相大白,小丽终于重获清白。但是因错误的体检结果导致的闹剧却已经消耗了两人太多的感情,小亮对小丽造成的伤害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破镜难再重圆。

网友们纷纷叹息,有人说这就是一场阴差阳错,世事弄人;有人说早点看清对象的本性,好聚好散也是好事;

有人则义愤填膺,认为一切的起因都是源自医院的乌龙事件,如果不是系统出错,就不会发生棒打鸳鸯的惨案… …

这场恋爱悲剧确实让所有人都叹息,但是小丽和小亮其实都是纯粹的受害者,谁才是最后应当追责的对象呢?应当由谁来为这场悲剧买单呢?

小丽无法释怀自己逝去的爱情和重重争吵纠纷下消磨的精神,几个不眠的夜晚,她还是觉得医院应当负最大的责任。一气之下,小丽决定向医院索赔自己精神损失费50000元。

医院并不买账,理直气壮地认为并非医院的错误,匹配错误是系统的问题,小丽应当去找系统的提供者索赔。

小丽向医院索赔,医院有恃无恐,并不配合一名小小患者的请求。在医院拒不和解的情况下,最佳的保护自己权益的途径是向法院起诉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小丽向法院起诉医院,小丽是否能够主张精神损失费呢?

我国《民法典》第991条规定,我国公民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而人格权受法律保护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法律对精神损失费的设置。

精神损失费主要赔偿的是受侵害的人格权(如名誉权、隐私权)、特定的身份权利(如亲权、监护权、婚姻自主权)等。

本案中小丽因为医院开错体检单,被男友误会怀有两个月身孕,导致男友对小丽的个人作风产生重大误解并解除婚约,属于医院侵犯小丽人格权的行为。

结语

小丽的经历提醒警示,在医院体检、就医时一定要注意体检单、诊疗单上自己的身份信息是否正确,若出现了不符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找有关人员确认,避免引发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