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地图显示,我方已在和不丹存在争议的鲁林地区开荒建设。
鲁林地区是我国和不丹之间存在争议的一块土地,位于西藏亚东县的东南部,面积约为340平方公里。这里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日,有卫星图像显示,我国已经在鲁林地区进行了开发建设,这对于维护边境安全和牵制印度都有着重大作用。
鲁林地区的历史背景
鲁林地区属于我国领土,其东侧是不丹。清政府在1843年以前就在鲁林曲源头的哈拉山口竖立了界碑,明确划定了中不边界。但是,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后,不丹趁机侵入该地区,并在恰尔塘等地建立了军事据点。1959年以前,不丹牧民过界放牧,还要向亚东头人缴纳草税。
中不两国从1984年开始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但由于印度的干涉和挑拨,至今没有达成最终协议。目前,中不边界仍旧存在争议的地区一共有两处:白玉地区和亚东地区。其中,亚东地区又包括基伍、查玛浦、鲁林和洞朗等地。

鲁林地区是亚东地区的一部分,也是中不边界争议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牧场资源,也是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和交通不便,我国对该地区的控制力度一直不够强。而不丹则在该地区拥有众多放牧点和马道,并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我国在鲁林地区的开发建设
近日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康布麻曲(即亚东沟)东侧的部分区域已经被我方边防人员开发建设。该区域原本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但现在树木都被砍伐,土地也被平整。平整之后,接下来应该就是修建村庄、哨所或营地等设施。另外,康布麻曲上还出现了便于通行的一些桥梁。
也就是说,我方已经进入了康布麻曲东岸,开始在鲁林地区进行开发建设。这一举动表明了我方对该地区主权的坚定维护和对边境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也说明了我方和不丹方面在边界问题上可能达成了一定共识。

据悉,在签署《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之前,中方已经向不方提出了对鲁林地区进行开发建设的计划,并得到了不方的默许或同意。这说明中不两国在边界问题上有着相当程度的信任和合作,并没有受到印度的干扰和破坏。
鲁林地区的战略意义
鲁林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一旦控制住鲁林,就能更好地控制西侧的洞朗地区,而洞朗再往西就是印度。我国边防官兵曾和非法入侵的印度士兵在洞朗发生过对峙,而如果我方把旁边的鲁林也控制下来,印度方面以后就更加不敢再进犯洞朗地区。
洞朗地区是我国和印度之间存在争议的一块土地,位于锡金东部,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这里是我国、印度和不丹三国的交界处,也是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2017年6月,中国和印度在洞朗发生了对峙事件,持续了73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洞朗对峙事件后,我方在该地区建立了军事设施,并实现了对北洞朗和南洞朗的实际控制。2020年,我方在该地区建立了庞达村,首次在争议区实现了行政存在。在洞朗高原,我方公路已经推进到洞朗河口,在海拔1700米的位置建立了中国西藏最南的阿桑哨所。
我方边防人员正在通过努力,不断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力度,让印度越来越没有可乘之机。而我方在鲁林地区的开发建设,也是对印度的一种牵制和警告。如果印度再敢对我国边境进行挑衅和侵犯,我方将不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国和不丹向来比较友好,虽然存在领土争议,但其中有不少都是因为印度的挑拨而导致。我国现在开始在鲁林地区有所动作,而且不丹方面至今没有作出反应,应该是我方和不丹方面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甚至不排除不丹放弃了鲁林地区的主权。

我方边防人员正在通过努力,不断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力度。在此情况下,印度将越来越没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