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一些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韩国照片,会发现当时的韩国像极了中国,大街上也都是汉字。其实这也很正常,众所周知朝鲜半岛在很长时间中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历史上自然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甚至可以说没有中国文化,有没有朝鲜文明都难说,然而当代的韩国却极力否认曾经扯不清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废除汉字,为汉城改名首尔。试图抹去俯首称臣的那段历史,不但自己在课本中改写,还特意找上日本。就希望日本能够删除有关朝鲜曾经是中国附属国的这段历史,但此举连日本也看不下去了,被文部省直接拒绝。其实想要否认是不可能的,除非将历史、文化、乃至国旗都彻底换个遍,今天便来说说那些韩国是中国附属国的历史证据。

韩国前身历史

往前一步是大韩民国,源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个流亡政府,1910年8月日韩合并。不甘被侵略的人便流亡中国,并在九年后建立流亡政府,当时并未受到任何国家的认可。中国虽没正式承认,但给予了能力范围内的帮助,1940年跟着蒋系前往重庆。大韩民国再往前是存在极短的大韩帝国,大韩帝国之前便是朝鲜王朝、高丽、后百济、后高句丽等。

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在中国的史书上发现影子,比如说高句丽,与隋唐纠缠几十年最后被唐朝给灭了。又比如说较近的朝鲜王朝,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也称李氏王朝。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五十八岁的李成桂登基称帝,他也就是日后的朝鲜太祖。一建国,李成桂便定下了对明事大的基本国策,上书请求明太祖朱元璋裁定一个国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选了朝鲜,理由是: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李成桂欣然同意,从这之后朝鲜始终与明清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宗藩关系,万历年间明朝还出兵为朝鲜赶走了丰臣秀吉。不过相较之下,因着是在军事威胁下缔结的宗藩关系,所以朝鲜跟清的关系没有跟明的友好。

但总的来讲,除去清末,依然是正常的宗藩关系。中国提供保护,朝鲜进行朝贡,每一任朝鲜国王都必须经过中国的首肯才能确立。明朝与朝鲜保持密切的往来,文化自然也就更深一步受到影响,从音乐到文学、诗歌、小说没一个不受影响的。尤其是宗教,因着朱元璋曾批评过高丽因为尊释轻儒导致亡国,所以朝鲜通常采用崇儒废佛的政策。

朝鲜的朝贡

其实不光是明清,至少从秦朝开始,朝鲜半岛便一直有进贡贡品到中国。这些贡品可能是特产,可能是稀有的水果,也可能是美女。每次带的东西可能都不一样,但必然是十分珍贵的,否则也不会被称为贡品。有记载显示,曾有一年在八个月的时间中,便进贡了五次。搞得朱元璋都有些不乐意,要求三年或者两年来一次就可以了,因为明朝必须要回礼且要更丰厚。

韩国的国旗

这点单独拎出来说,是因为韩国依然在使用,韩国国旗名为太极旗。太极旗现如今的样式为,中央是上红下蓝的太极图案,四周配以乾、坤、坎、离四卦图形。想必许多人看到都会很眼熟,太极、八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易传·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一般认为太极旗里的太极是在高丽时代从中国传入的,但韩国人认为,太极旗上的太极是韩民族固有的。这也是一个难以扯清的问题,不过就国旗源头来讲,韩国人的否认并不正确。因为一开始,这面旗帜便是中国人设计的,朝鲜半岛古时并无国旗。近代在与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的相处中,认为需要一个国旗,便请示了还是宗主国的清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给出一个方案,沿袭清廷的黄龙旗,清廷因为不能明确表示宗藩关系予以拒绝。1882年清廷外交家马建忠给出另一个方案:仍用白底,中用太极图,外周用八卦,则恰合八道之数。八卦纯用黑色为显,太极用半红半黑,旗外又缘以红色。这便是太极旗的雏形,后来变成这番模样,是朝鲜自己更改了颜色以及去掉四卦。

参考资料:《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通商条约章程成案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