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上的霜霉病、靶斑病和细菌性病害都喜欢高湿的环境,而今后,昼夜温差加大,棚内湿度上升,正好利于上述病害的发生。蔬菜跟人一样,身体健壮了,抗病性自然增强。因此,菜农应通过加强栽培管理、调控棚室环境、合理浇水施肥等措施培育壮棵,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控棚室小环境,降低湿度。

黄瓜是需肥需水量大的蔬菜,所以浇水次数比较勤,对于发病的棚室应适当控制浇水量,避免棚内湿度骤然增大引起病害的快速扩展。当前,白天外界温度依然在30℃左右,菜农应注意加大棚室通风。另外,菜农可以在操作行铺上稻壳、粉碎后的秸秆等,吸收棚室内的湿气,创造不利于发病的棚室环境。

均衡营养供应,养根护叶。

黄瓜进入结瓜期后,菜农在冲施高钾肥的同时,还应配合冲施中微量元素肥及功能型肥料,既能满足植株的营养需要,又提高了其抗逆能力。日常管理中,菜农应经常叶面喷施甲壳素、氨基酸类叶面肥,增强叶片的抗病性。

减少留瓜,养精蓄锐。

当前,黄瓜的价格较低,菜农可以适当少蘸瓜,先养好棵子,等到价格上涨时,再正常留瓜,以防黄瓜早衰。另外,要尽早摘除植株上的尖头、弯瓜等畸形瓜,减少营养消耗,确保有限的营养优先供应精品瓜。

适当摘除病叶、老叶。

夏季,光照强,为了降低地温,菜农一般不摘除黄瓜底部的叶片,而当前,光照减弱,地温没有夏季那么高,菜农可适当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和病叶,既能减少养分消耗,还能增强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药剂要选对,方法要正确。

病害发生后,见效最快的办法就是喷药。病害种类不同,防治药剂也有差异。防治霜霉病的常规药剂有烯酰吗啉、氰霜唑、甲霜灵、霜脲氰等,菜农要注意合理轮换和复配应用。喷药时要注意均匀周到,叶片正面、背面均要喷洒,尤其是叶背霉层。防治靶斑病的常用药剂有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腈菌唑等,菜农可选择其中的一两种配合叶面肥进行喷施。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有噻唑锌、噻枯唑、喹啉铜等,菜农要注意轮换用药。多病混发时,菜农可将上述药剂配合使用。

提醒菜农,日常管理中,一定要重视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铜制剂等保护性药剂和生物菌剂的使用,这两类药剂可以预防多种病害的发生。

编辑丨刘志梅

校版丨马云星

审核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