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关,又到了一年当中大家最开心的时刻,春节。不为别的,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可以趁机好好放松放松,歇息一下。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尊重节日的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丰盛的宴席,亲戚朋友趁此机会欢聚一堂,大家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但就在这么喜庆祥和的日子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跳出来,其中最让人反感的就是吃饭的时候逗孩子。

尤其在一些多人聚餐的场合,桌上总会有年长的老人,也会有小孩子,这时候就很容易发生逗孩子喝酒的情况。

在一般人看来,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也只是一种老人对孩子表达喜爱的方式,但事实上,很多不知道的是,这种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严重的可能会让小孩子丢了命。

聚会逗孩子喝酒,双胞胎男童一死一伤

这件事就发生我身边,发生在大前年。

那时候我刚怀小锦鲤不到三个月,正赶上过年,年后我跟着丈夫回老家走亲戚,没想到却见到了惨剧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次回老家除了见见农村的一众亲戚外,还正好赶上村里的一位老人66大寿,算起来我还得叫一声大伯。

大伯的小儿子去年刚结婚,今年儿媳妇生了双胞胎,还是男童,这对重男轻女的农村来说是一件再有面子不过的事情了。大伯大寿,两个孩子还未满周岁。

村里摆席,来的人自然不少,大伯也很开,席间儿媳妇和儿子分别抱着孩子坐在下面,老人脸上别提多有光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人都喝的有些微醺,原本不适应这种场合的小孩子又开始哭闹,这时候大伯突然来了兴致,提议让小孩子尝尝白酒的滋味,“反正长大后都要喝的!”

小儿子到是没拒绝,端起杯子就要将还剩半杯的白酒给儿子灌下去,好在妻子还算冷静,伸手制止,但还是给孩子整了一口。一口下去小家伙哇哇大哭,一圈人哈哈大笑。

我让老公提醒一下孩子这么沾酒是很危险的,没想到对方毫不在意,还说没事,我这酒量我知道,我儿子也肯定差不了。我暗自摇头没在说啥,之后告声叨扰就和老公离开了。

结果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是出事了。大伯的两个孙子都被送进了医院抢救,只是结果让人心凉了半截,两个孩子一个中度脑损伤,另一个夭折了,原因均是酒精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后来我没太敢去打听大伯家的情况,我实在不敢想像那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受到这样的打击会变得如何,只是听说从那之后大伯戒酒了。

去年回家的时候在村里遇上了大伯,正抱着孙子去超市,我打了声招呼,让小锦鲤问好,大伯腾出一只手摸了摸女儿的头,笑着说“真乖”,然后和我寒暄了几句就走开了。

我看着大伯怀里抱着的比小锦鲤还大的男童,目光呆滞,眼神空洞,心里免不了一阵酸楚,看来这就是当初活下来那个的小孙子。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国每年因为各种逗娃恶习而去世的孩子并不少数,其中酒精中毒占了大半,此外还有抛孩子摔伤致残致死的,喂食不当导致窒息的等等。

这些逗娃行为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家长一定要注意

1)逗孩子吸烟喝酒

烟酒的危害众所周知,但很多农村还存在类似的陋习,孩子小时候就用烟酒逗弄孩子,还美其名曰喜欢孩子才这么做。

但这种行为的危害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孩子本来就在长身体的过程中,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酒精和尼古丁此时产生的危害远比在成人身上作用的效的明显的多。

因此,当年轻的父母遇到用烟酒逗弄孩子的人时,不用客气,直接怼回去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拔萝卜”&“举高高”

“拔萝卜”是指有些成年人喜欢抱住小孩子的头把孩子抬起来,身体悬空,这种操作多见于一些五六岁的孩子,危害也很明显,稍有不慎会伤到害的脖子甚至颈椎。

“举高高”是很多家长尤其是父亲在孩子小时候喜欢的做的行为,如果只是单纯的举起来再放下,可能危险还小一些,只是有些家长举着举着就跑偏了。

他们会习惯性的将孩子逐渐脱手抛起一段高度,甚至抛出很高一段高度,这时候时最危险的,稍有不慎一个失手孩子就可能摔成重伤甚至死亡。

去年夏天,一个新手父亲学习某短视频的样子逗孩子,把孩子抛高高,结果失手没接住,把女儿摔成了高位截瘫。类似的案例时有发生。

3)打断孩子

除了对孩子生理造成伤害的逗娃方式外,还有一些逗娃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比如打断孩子。

当孩子正在专心做某件事情,有些人会故意去打扰孩子,给孩子捣乱,然后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他就莫名的一脸满足,这种人真该给个嘴巴。

孩子这么逗下去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失去专注的能力,做事无法集中精神,而且经常这么被对待的孩子会没有安全感。

4)骗孩子,让孩子着急

还有些亲戚或者邻居会欺骗孩子,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或者在有了二胎之后,骗孩子说“爸爸妈妈喜欢弟弟/妹妹,不喜欢你了。”

然后看着孩子着急的模样,他们似乎很有成就感,殊不知,这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会让孩子做出傻事,因为他们根本分不清真话假话。

去年就有新闻,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把自己几个月大的弟弟扔下楼摔死了,悲剧的原因让人心酸,因为小女孩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而正是弟弟夺走了他们对自己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问之下更让人愤怒,女孩之所有这种认知,并不是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而是经常被邻居“蛊惑”(没错,我认为就是蛊惑)“你爸妈不爱你了,只爱你弟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基石,能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显然,骗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甚至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长此以往,即便还长大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不会再对逗弄的话当真,但他们的心理已经形成创伤,失去了安全感。

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很不利。

成人愿意和孩子沟通是好事,想逗孩子完全可以换一种健康的方式

比如给孩子做个鬼脸,或者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哄孩子开心再比如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夸夸孩子或者带孩子做做游戏,一起玩玩亲子玩具等这些才是正确的逗孩子方式,毕竟逗娃的真正含义是逗孩子开心,而不是用逗娃这件事来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