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什么 全面解析3D打印技术?很多人知道马斯克:AI对人类的威胁超过核技术,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3D打印技术对医疗的影响也是巨大。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心跳是一模一样的。心脏的大小和形态会因人而不同,对于有心脏病的人而言,这些差异显得更为明显。
3D打印技术的初步成果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一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新的软件,可3D打印患者柔软而灵活的心脏复制品,并能控制它的抽吸作用,来模拟病人的泵血能力。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特定的心脏形态和功能定制治疗方案。研究团队22日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报告了该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D打印心脏的具体过程
研究者们首先把病人的心脏影像转化成一个三维电脑模型,然后使用基于聚合物的墨水进行3D打印,结果就是得到了一只柔软而有弹性的贝壳,与病人自身的心脏形状一模一样,该团队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打印患者的主动脉。
为了模仿心脏的泵血动作,这个小组制造了一个与血压计相似的袖套,然后把打印好的心、主动脉都包了进去。每一只“袖套”的底部表面都与泡沫薄膜相似的气泡膜并具有准确的图形。当“袖套”与空气动力装置相连时,研究者可以调节气体的外流,,让套管中的气泡有节律地膨胀和收缩,模仿其泵送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D打印心脏可适应于多种病况
该团队也对主动脉进行了单独的套筒充气。他们表示,此收缩可调节主动脉瓣狭窄。
医生通常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人造瓣膜来治疗主动脉狭窄,人工瓣膜能使主动脉瓣增大。该团队表示,将来医生们也许可以通过这种新方法将病人的心脏和大动脉进行打印,然后把不同的瓣膜然后植入模型中,看一下哪个设计会有更好的效果,并且适用于具体的病人。心的复制体还可以作为一个实用的平台用于实验不同的治疗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人员表示,每个人的心脏均是不一样的,新制度的优点是:不但可以重塑病人的心形,且可以重新构建它们的生理功能。
3D打印未来的适用场景广泛
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时日。比较常见的应用场景是,使用3D打印技术来复制牙齿、骨骼等人体部分,为医疗培训和科研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能精确地将病人的某个器官三维模型打印出来,协助医师在术前进行调查、判断及准备工作。但可以复制人类的器官,并进行同步仿真的研究尚属空白。最新的研究是不仅可复制出柔软且灵活的心脏,甚至可以用“假心脏”来模仿模拟泵血动作,充分显示出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正日益深入、精准、高端。